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演化是如何發生的---教學記錄

從學生的無知與矛盾出發
去年在上演化時寫了一篇:達爾文為什麼重要?---演化教學的一些問題。 演化對於台灣的孩子而言,實在是"理所當然"的事,加上我是先上化石,學生早就知道---「生物是會改變的」及「現在的生物可能由古早以前的生物變來的」的概念。在學生自認對演化這個概念很「確定」的情形下,要如何讓學生察覺其實自己是「無知」的,或自己的認知其實是有衝突、矛盾的,以激發學習動機,論證「演化是如何發生的?」,這其實有些難度。所以今年我在想:如何讓他們發現其實自己是無知的,也想挑起學生間對演化的衝突與矛盾。
「抗噬菌體新細菌」是如產生的?
這次我不從達爾文或拉馬克談起,反而直接從盧瑞亞的波動試驗(不出現人名、實驗名稱且將實驗修改)切入主題。波動試驗簡單的説是在探討「抗噬菌體新細菌」是「自然隨機突變」產生?還是「受到噬菌體誘發突變」產生?關於這個研究所需的先備概念---突變,是學生已經具有的,而突變產生新菌種是:「自然發生」再經噬菌體淘汰產生,或「受到噬菌體誘發突變」產生適應種?正好是天擇説與用進廢退説的爭議,是不錯的題材(以前我都放在演化論之後才帶入這個問題)。果然這個問題一拋出,學生間即有爭議 ---即使成績很好或有補習的學生,也判斷不出來,反覆更改答案。用這個問題還有一個目的---複習科學方法的「提出假設」、「預測結果」。
更改概念呈現的順序,以學生未知的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討論,教學的效果還不錯,學生似乎比較知道---新物種是如何產生的,也能區分天擇説與用進廢退説。最少以後針對:抗藥性細菌(或蚊子)是天擇或人擇產生的這個問題?觀念應該比較清楚了!
利用影片使教學更多元
講完「新細菌的產生」之後,再回過頭看科學史上的演化論:用進廢退説與天擇説。重點當然在天擇説,這部分有去年的影片---加拉巴哥群島可做輔助效果很好;再加上「演化—番茄頭篇」及「」等影片,似乎還滿有趣,效果也不錯!
PPT在此,純粹做為教學用,內容中有些圖片若有侵權請告知我,我會移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