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期末教學檢討---假動作、真學習!

 最後的幾週可以做的事
每年這個時期我都有一種感覺---又到了將和這一班學生分離的時候了!由於國中的生物課程只安排在國一這一年,所以生物老師每年都得和學生説再見並迎接新的班級。這個時間點是我開始檢視這將近一年的生物科教學成效的時候,因為如果有缺失或尚未完成的目標,至少可以把握這最後的幾週加以補救!
今年因為一些因素我在日間只有一班,有些新的內容、教法無法在教過一次後,根據學生的反應做修改(若有兩班以上,第二次上時就會有所修正),而且因為科學探究課程已經靜悄悄消失了,這是這幾年來第一次我的班沒有實施科學探究課程,自己覺得對這班學生有些虧欠,也發現這個班有一些能力需加強。
 
老師的工作---畫線、重點、這會考?
寒假間我去參加了一個研習,有一部分內容是科學寫作,所以開學第一週我嘗試讓學生做一些閱讀練習,打算接著做寫作(這裡),當時真的有嚇到---原來沒有幾個學生能看書,找出重點!她們只會等老師幫她們整理、講解重點。「畫線、重點、這會考」真的成了老師必備的三寶。嘗試了3節課之後,由於生殖、遺傳內容較專業、艱深,所以我放棄閱讀寫作的訓練。但我也意識到我”懶得帶課本到教室”及”上課很少看課本”的教學習慣可能有不良的影響,如果可能的話一年級結束前,要找機會培養他們「念書、找重點」的習慣,下學年也要調整一下教學方式,建立這些習慣對他們將來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只有競爭、沒有合作
這兩年帶的班級都有一種「兄弟上山、各自努力」的氣氛,今年尤其嚴重,有時感覺是「互扯後腿」,成績好的對成績差的不屑一顧,甚至嘲諷排擠;成績差的自我放棄、不寫作業、睡覺當成理所當然。我一直在思索---為什麼學生間互相幫忙、團隊合作的氣氛會不見了?為什麼放影片、講笑話、做遊戲都很難讓昏睡的學生醒來學習?如果要説我的教學和以往有何不同?應該就是今年少了科學探究課程了。所以變因應該是「有無進行科學探究課程」!以往科學探究課程中有許多分組討論,在討論發表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言,提供意見,在這理成績差的學生也許會有一些鬼點子,或他們特別敢講話、愛上台,所以這些學生會有參與的機會也獲得一些成就感。這些活動也讓成績好的學生看到別人的長處,學會如何妥協。一學期後,同學間(尤其是同組之間)大多能變為互相了解、欣賞的朋友。下學年應該在自己班恢復科學探究課程了!
 
活動與學習
回想以往我當導師的時期(我連續當了19年導師喔!),每學期都有一些活動如:啦啦隊比賽、合唱比賽、舞蹈比賽、園遊會、拔河、藍球、運動會時還要訓練學生行進的隊伍、口號、動作。不管導師是學什麼的,這些活動理所當然是導師的「責任額」,為了能督導學生練舞,我去學舞,為了啦啦隊的道具,全班師生一起動手做、、、過程很辛苦、有爭吵,但唯有經過這些活動的洗禮之後,這4.50個「個體」才成為「一班」,學生間才有「同班同學」的意識。每個學生透過這些活動找到他們在班上的定位,也對其他同學有更真實、深入的認識。經過活動之後班級經營就變得順手了,而學生在畢業多年後,會想起的也都是這些活動的點點滴滴。
但這兩年很多活動如啦啦隊、舞蹈比賽取消了,有些活動歸類為藝文或綜合領域的課程,只能在這些課時練習。我一直很懷疑這對導師的班級經營是利還是弊?看起來:權責劃分明確,導師的工作變輕鬆了。活動減少了,學生盡量在教室上課,秩序較好控制。但班級的向心力,團隊氣氛卻很難培養,長遠來看也許弊大於利呢!
 
老師是「假動作專家」
蘭迪.鮑許在「最後的演講」書中説到他參加足球隊的經驗及影響,他説:我們讓孩子參與組織化的運動(如美式足球)….通常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渴望他們精通那種運動。我們真正希望他們學到的,其實是其他更重要的東西,包括團隊合作、堅忍不拔、運動家精神、努力的價值以及克服逆境的能力。他稱這種間接學習為「假動作」。假動作比看得到的動作---上課、唸書、考試..更能達成教學目標。
 
老師應該是「假動作專家」,透過一些活動讓學生學到真正重要有用的能力。當我們把這些假動作從課程中刪除,我們的教育剩下什麼?成績嗎?課本知識嗎?那麼我們就不要抱怨學生只會念書或完全不念書了!
 
由於有這些領悟,所以我打算接下來的幾週,要用不同的方式來上最後兩章,新嘗試,等我規劃好再請大家多指教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