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3日 星期三

「吾大膽」的釜山行(1)

蝦米攏無驚---我要去釜山 
是去年12月底吧?台師大科教所的張文華教授說:2月初在釜山有個以科學探究、寫作為主的研討會,你願意參加來分享你在一般班級進行「科學探究」教學的經驗嗎?我一聽「國外的研討會」耶!心想:一定有很多外國人…,而且我從沒在學術研討會中發表過,心中躍躍欲試,所以只在口頭上假裝一下:「我行嗎?我不會講英語…」,老師說:「沒問題,我們會幫你!」,就這樣我去參加了這個研討會: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mersion approaches to Argument-based Inquiry (ABI) for Science Classrooms (February 4-7, 2013,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Busan, KOREA)以一個國中科學教師而非研究人員的身分,能有機會參加這個會議,除了要感謝張文華老師的「賞識」,也要感謝我自己的「憨膽」!後來我覺得自己可以改名叫「吾大膽」了!




跨海而來的海報 

由於「語言」能力的限制,我報的是「海報發表(Poster presentation)」,以「提升科學探究能力的教學方法」為題。剛開始我對海報要呈現哪些內容、如何呈現(海報的格式)完全沒概念,所以用中文寫了一堆,加上抓了一堆照片就丟給老師的助理---佳雯同學處理,在我1月25日出國前都還只有中文版海報初稿(圖)!最後展出的英文海報(圖)是老師幫忙翻譯、佳雯協助排版而成,當我在大陸期間從E-MAIL中收到跨海而來的海報,真是感動啊!其實真正大膽的應該是文華老師吧!竟然敢讓這樣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去參加研討會!


即使是鴨子聽雷還是可分辨隆隆聲的高低快慢 

由於會議是全程以「英語」發表,剛開始真的有「鴨子聽雷」的恐慌,但漸漸的還是聽出了隆隆聲的高低快慢,後來我很後悔---如果我早一點把所有的摘要都先看過一遍,也許就可以欣賞雷聲的韻律了!總括來說我能聽懂的大約只有5~6成,其餘則靠「意會」來猜測,而且現場只能聽而來不及做筆記,所以現在寫心得是憑「印象」回憶,解讀錯誤之處在所難免,不過以下都是我真實的感想。

我的最愛 

研討會的主軸是:在教室中提高「論證式科學探究Argumentations Based Science Inquiry」的教學方法,而且特別聚焦在如何透過啟發式科學寫作「Science Writing Heuristic」來達成,也就是如何透過SWH來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論證的能力。發表者包含教授學者(專家)、研究生、教師;內容含各種ABI、SWH的理論與研究方法、結果。我對研究方法或研究結果(數據)的解讀較不在意(其實是看不懂),但對以下兩個主題有高度興趣:(一)、在職教師的進修、培訓的成效與困難;(二)、科學寫作的各種策略和科學探究的關連。
 

(一)、在職教師的進修、培訓的成效與困難 
這次研討會中,各國幾乎都有以在職教師增能進修為主題的論文,台灣團隊中的每一個發表者(如我)也都是現職、正在教學現場教學的科學教師,可見大家對老師能發揮的影響力都很重視!以下我以3個國家4篇論文的內容來說明我的感想:

 1、老師的「眼界」、「觀念」決定他的教學模式
 沙烏地阿拉伯的發表(Implementing the SWH in Saudi Arabia: what can we learn?)很吸引我的注意,一來是發表者的裝扮包很特別(包著頭巾但有露出臉),二來是我以前沒接觸過中東的教育,有種神秘感!發表者講話很有表情、很活潑呢(圖)!


沙烏地阿拉伯可以說是SWH的沙漠---目前教學中並未有老師採用SWH,Sozan Omar的學生(也就是論文中進行SWH研究與教學的老師)是第一個嘗試研究SWH並在教學中實施的老師,他在研究與教學上遇到的困難遠比我們多。發表者曾說一句讓我覺得好笑但心有戚戚焉的話,他說:在沙烏地阿拉伯,人們讚稱讚OO老師(就是論文中進行SWH研究與教學的老師)是個好老師,因為---他會叫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如果學生答不出來就站著,然後叫第二個,第二個答出來了,老師會叫第一個答不出來的同學重覆第二個的答案,說對了就可以坐下…。好笑吧!老師本來就該提問啊!為什麼只是問問題(而且還不符合良好提問的標準)就是好老師?但是別忘了,在沙烏地阿拉伯多數老師認為教學就是把課本的內容解釋清楚,學生的工作就是聆聽、背下、在考卷上寫出老師說的答案!在那樣的氛圍下,不只會教書還會問問題的老師的確已經是創新了!老師的「眼界」、「觀念」決定他會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法!

其實同樣好笑的事也出現在台灣,在台灣很多老師認為「老師的職責就是讓學生在基測(或將來的會考)中拿高分」、「學生的考試成績等於老師的教學成果」,所以教學與評量是以「科學知識」的累積為主,而「論證能力」、「過程技能」、「思考智能」等很少出現在教學中。所以進行論證、科學探究教學的老師好像也變成「改革派」的老師!希望早一天、有更多老師體認到:「科學教師在班級中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是理所當然的事」!


 2、自我覺醒的老師更需要專家支持與同儕互動(1)365day in-service training (2)Problems Faced and Strategies Developed by Teachers Implementing Inquiry Based Science Teaching Approaches
土耳其團隊是很令我印象深刻的隊伍,因為他們展現很強的企圖心和行動力,無論在口頭發表或海報發表時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在科學教育的熱忱和努力(圖)。他們在教師的在職訓練上也做了很多嘗試,其中強調:長期性的課程、專家的支持、教師的覺醒與反思、教師社群的互動等都是教師在職進修的重要特質。而其歸納的老師在進行論證、探究教學時面臨的問題:課程問題、學生學習角色的轉換、提問、核心概念的統整、時間規畫等,也是我在進行探究課程曾遇過或推動探究教學時,老師經常提出的問題,我似乎看到自己經歷過的路程又重現!



我在想:台灣已經推行12年國教了,教育趨勢、環境改變這麼多,老師的在職訓練、專業成長是迫在眉睫了,必須確實的執行而不能再虛應故事了!最近我們常聽到現場老師對12年國教有一些批評和抱怨,那是因為他們無所適從、需要有領頭羊啊!別再拿政策宣導式、消耗預算的研習來塘塞了!當你看到老師在被規定參加的研習中簽了到就開始當低頭族---改作業或玩手機,你就該知道這樣的研習內容、方式沒有切合老師的需要,這樣的研習只是在耗損老師的熱忱、削減老師對教育主管單位的信任;在這個時候老師們需要的是能協助他們成長的「專家支持」,實作而有用的專業成長課程!
而教師社群在教師專業成長中所能發揮的影響力可能遠超過我們的預想,這在我參加的「生物趴辣客」社群中已深刻體驗過,要做好教師在職進修絕不能忽視這一股力量!

3、多想想怎麼教對學生最好而不是怎麼教對老師最輕鬆 

泰國團隊的報告(Investigating the Shift of Thai Teachers' Practice and their View of Learning)也讓我很印象深刻,一來是因為報告者的英語有一種很奇妙的腔調但是反而很容易聽懂;最重要的是他最後分享參與實驗老師的話---一位轉型成功的老師說:「Don,t be afraid of trying something new.It is good for our student. Indeed.My students are now more confident to share their ideas and I am very happy now.」(圖)。
是啊!如果大家多想想怎麼教對學生最好而不是怎麼教對老師最輕鬆,那麼我們就會勇於嘗試改變,最終會獲得教育的樂趣,會變得很快樂!




(先寫這些,我又想蛇去作一些好玩的事,等我蛇回來再繼續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