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探究式教學與多元評量

這學期已辦了兩場研習 ---10/18 簡志祥老師談「探究教學與多元評量」, 11/08 鄭志鵬老師談「從 PISA 看科學素養的教學與評量」 。由於講師是我邀請、研習主題也是我決定的(當然有和講師溝通),所以我想藉這兩場研習的心得來說說: 為什麼定這兩個主題 ?為什麼請這兩位講師
「有、多、差」三位一體
大家都知道「 518 有、多、差」,每個老師都要參加「有效教學」、「多元評量」和「差異化教學」三類研習,似乎這三者是鼎足而立,但其實應該是三位一體,所謂的有效教學當然要注意到學生的學習差異及能力的多元化。
沒有探究式教學,「多元評量」是空談
暑假全國的自然科老師應該都參加了「 PISA 研習」:一個禮堂、數百人擠在一起、台上的講師竭盡全力準備了豐富的講義,只為了告訴老師: PISA 的出題、評分方式,及如何出 PISA 題、如何讓學生習慣 PISA 題型、如何提升下次 PISA 成績。但是台下的老師覺得很無聊都在滑手機,開學後也沒有人在作 PISA 型的評量,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教學型態沒有改變,教學目標仍只是「科學與技術認知」的提升;如果科學論證、問題解決、發現問題、形成議題等能力從來不是教學目標,從來不曾在課堂中被練習、使用,那麼當然就不可能出現在考題中。我在想多元評量為何實施情況不好?那是因為我們的上課仍只是老師講述、學生被動聽、寫,考試方式當然是用紙、筆把學生看過 聽過、記下的東西「寫」出來就可以了;如果老師不曾讓學生動手做要如何評量他的操作能力?老師不曾讓學生自己設計、進行實驗,要如何評量他的科學過程能力?老師不曾讓學生公開發表想法,如何評量他的口語表達及批判思考等論證能力?如果游泳課只在教室教蛙式、蝶式的招式、差別、注意事項等,卻要學生下水評比哪個學生蛙式游得好,我想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很荒謬,但為什麼我們明明只在教室「說實驗」、「示範實驗」卻以為可以設計題目去評量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忍受實驗失敗的能力?
「多元評量」是植基於: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哪些素養、能力而且教學過程中有讓他們練習的機會。所以改變教法才可能做到多元評量,而在自然科,我們把注重科學過程技能、思考智能、科學本質、態度的教學模式統稱為「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之後(中)如果沒有多元評量,探究是玩假的
其實有許多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式教學,或設計安排很多實驗活動讓學生學習,但最後仍採「紙筆測驗」,這就像帶學生到游泳池練會了蛙式後,老師說:現在我們來考試,第一題:蛙式是哪一國人發明的? A :美國、 B :德國 ... 這一樣很不合理不是嗎?但是我們的自然科就是在這樣做!我們應該要考「學生能不能用顯微鏡觀察到水中小生物」,而不是只考顯微鏡構造、放大倍率、水中小生物的名稱 … 等知識!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把主題定為「探究式教學與多元評量」( PISA 看科學素養的教學與評量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的原因,我希望從研習場中傳達出「教學和評量是一體的」的想法,希望老師們能更注意到兩者的連結!
熱血的講師是最好的說服
為什麼請這兩位講師呢 ?這是因為 我知道兩位講師的課堂教學,已經融入了非常多比例的科學探究,他們有非常多的實戰經驗,由他們來和老師談他們的心路歷程與成長蛻變 ,老師們的接受度會很高; 而且兩位講師的背景一個是生物專長而另一個是理化專長 ,可以提供這兩大科目的實例,讓老師有「實用」、「馬上可用」的探究教學技巧可參考,也就是:我想用現場實作的老師來卸除還在觀望的老師的心防,並且給予老師可以上場的實戰技巧!其實教師研習場域的講師,不是一定要能言善道或有花俏的招式,但一定要有教學熱情,「熱情」是會感染的,被感染的老師才願意聆聽、才會有學習!我請到的幾位講師都是「瘋子」等級的熱血老師喔!
研習還要叫老師起來發表,老師還乖乖照做!這真是太猛了!!
我給講師的 JUMP 課程
其實我和阿簡老師、小 P 老師都很熟(所以才請得到),阿簡老師在研習中說:「我的第一場演講就是月鈴老師邀請我到宜蘭開講的」,這的確是非常有緣,也讓我有機會觀察一位老師的蛻變。這幾年來尤其在生物趴辣客之後,我看到阿簡老師的轉變 --- 已經不再只是簡報很炫、教學道具很多、會玩很多新奇活動的老師,所以我想給阿簡一些 JUMP 課程:嘗試把他做得很多、很好的探究課程和多元評量結合起來,用他的成長、蛻變過程,去說服更多人!阿簡老師果然做到了!當天很多 8 年前聽過他演講的老師跟我說:阿簡進步好多!一個老師看到另一個老師在進入職場後還能不斷成長、進步,所受的衝擊一定很大吧!這就是最強大的說服!
小 P 老師則有些不一樣,是我這 3-4 年才認識的年輕人,也許因為不是師培系統出身 ( 小 P 畢業自台大 ) ,也不是生物系,所以和小 P 討論的問題其實比較少在教材教法(我只會生物科),有很多是「教學理念」,他是很有覺察力的人,一些我認為很理所當然的事,他卻很疑惑且要追根究柢。於是我們最後會去「課綱」找解答(沒人想過課綱可以解惑吧?),我覺得分享他「從課綱、科學素養的角度分析課程」會是很有深度的研習,雖然我有點擔心「理念」而非「實務」的研習可能不對老師胃口,那天的研習看起來也真的比阿簡主講那場冷一點,害小 P 對自己有點不滿意,但實際上從老師的回饋單中可以看到這場研習的確有帶給老師新的觀點和想法!我覺得這是很難得的!小 P 老師演講的簡報在此,資料很豐富呢!來不及細講的講義在此,歡迎老師們參考!

對了!在剪輯演講影片時發現:阿簡的影片很好剪,因為他分段很清楚;小 P 分段較不清楚,較難剪,這是以後我若有機會出去講要注意的地方 ( 至於小 P 的錄影畫面較暗、畫面一直定在投影片上,這是學校場地不好的關係 , 我以後兩場都改去研習中心了 )
我覺得給對題目 ( 任務 ) 不只是參加研習的老師有收獲,對講師來講也是一種成長,我喜歡這種可以商量、討論、決定主題的講師!
接下來的11/22和12/06的研習,更是遠從彰化台中聘請來的大師級講師,也都有一段共同成長的過程,相信我!你一定會有收穫!趕快去報名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