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每個老師都該演一堂課---公開課紀錄(二)

上一篇議課記錄主要是寫理化科張揮鈺老師的課堂,這一篇我想略去教學而把重點放在如何透過共備設計課程。
共備做哪些事?誰先誰後?
其實共備風潮早在幾年前的台灣教育圈就已形成了,尤其國中自然科應該可以算開風氣之先,參與率(參與人次/全體自然科教師數)也數一數二吧?在經驗中,許多老師抱著來學新奇、有趣的教學活動(自然科有太多科學遊戲可玩)」、「帶實用的教具回去」的想法來研習,但是我認為各種「小撇步」、「遊戲」、「教具」應該是組成課程的基本單位,比較像一個個體上的"單一細胞",把一團"細胞"放在一起並不能組成個體,細胞必須跟功能不同的其他細胞組成組織、器官、甚至系統才能發揮功用、生存下去。課程的組成也一樣,要先釐清我們要打造的是能發揮哪種能力的課程(即課程目標為何),再根據這些目標去調整、改造「遊戲」、「教具」讓他們能組成課程。所以先釐清課程目標(課程可以一個學習階段、一學期、或最少是一章、一個單元為單位)再決定要選那些教學活動、如何進行?最後才是決定教學策略(如何獎勵、講哪個笑話….)、設計學習單等細節。
這次生物科的單元由於共備的老師分散在不同學校,所以他們是採先分配每個老師負責的次單元,先寫教案,再組合成一個大單元”的方式,造成次單元間的脈絡和目標比較不連貫,在修改時花了些時間去調整!!

pe計劃與執行」的教學
這學期宜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共備主要的發展方向是:配合新課綱「探究與實作」的理想,研發課本教材的探究化,也就是帶領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課本內容。而這次的公開課我們設定的目標是:演示(沒錯輔導員的公開課其實是一種教學演示)如何帶領學生進行「pe計劃與執行」,所以當兩位擔任公開課的老師把教案給我(我也是共備成員)的時候,我檢視的第一個重點是:老師如何帶領學生辨明多個自變項、應變項,學生是否能規劃具有可信度(如多次測量等)的探究活動(PE-IV-1)。我希望呈現的不是學生照著老師或課本設計好的步驟進行實驗和紀錄,而是各種自變項、設計實驗都能在老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提出。不過pe「計劃與執行」的前提是觀察時有做到「定題」,有了「問題」才有後續的「問題解決」阿!所以我以下的7點學生應有的表現來檢視教學活動的設計

以「恆定性與呼吸作用」為例
這次生物組要演示的是呼吸單元(原規劃含恆定性與呼吸作用(呼吸運動頻率的調節)、呼吸器官、植物的呼吸作用)中的「恆定性與呼吸作用」,主活動是以「吹氣進裝有二氧化碳的瓶中看混濁度來比較運動前後呼氣的差別」。
先有ask才有有計畫的觀察
拿到教案(以四格教案呈現起、承、轉、合)時,我看到在的階段即已出現運動前後呼吸運動改變的觀察,我和原作者討論:(為方便討論以下的呼吸指的是呼吸運動, Q A是我和宛青老師的討論)
Q:應該在學生提出某一問題(定題)後,老師才接:「那我們來測測看運動前、後呼吸有沒有不同吧?」,而不是直接說:來測測看運動前、後呼吸的不同,由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才能意識到為什麼要觀察運動前後的呼吸改變?要觀察什麼?所以老師應該要製造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你覺得所謂的「某一問題」應該是什麼
A:…應該是學生知道運動後呼吸會變快….但不知道為什麼會()變快如果他們能提出:呼吸變快是為了吸入更多氧(或呼出更多二氧化碳)嗎?這樣的問題,就能很順的帶入這個主題….
Q:對,但是這是呼吸的第一節課,我們要幫學生把有關呼吸的先備知識連結起來,他們才有可能想到運動需要能量所以需要吸很多氧所以呼吸應該會加快,於是起的活動變成:

提問1
扣除外力重傷生病之外,生物在哪些情況下會死亡?(預計學
生能提出(沒呼吸、心跳、食物),
再讓學生解釋(沒呼吸、心跳、食物)為何會死亡?
老師統整:養分+氧  產生  能量 +CO2,稱為呼吸作用
提問2
生物在什麼情況下會耗費較多能量?(運動、思考、寒冷….),這些時候生物的呼吸運動會如何調節?( 呼吸變深(深呼吸),快(喘氣))
討論這兩個問題之後老師才能順勢說:運動需要能量所以需要吸很多氧…所以呼吸應該會加快?變深?或有其他改變?我們來測測看
 我認為必需經過這一番情境安排之後學生才能有計劃觀察,才可能發現新問題---呼吸變快但變淺….這樣吸入的氧有變多嗎?此時老師才能說:(測氧比較難)可以測呼出的二氧化碳,於是老師來教如何測呼氣中的二氧化碳(應變變因)也就是示範「吹氣進裝有二氧化碳的瓶中,看混濁度變化….
(到這裡做了上圖中的1.2.3
提出多個自變項才知道要控制那些變因
當老師示範「吹氣進裝有二氧化碳的瓶中,看混濁度變化….」時可以強調:如果同樣吹氣10秒,能使石灰水變得較混濁的表示含較多二氧化碳…(這是我們要觀察測量的項目、是應變變因)…,但會影響石灰水變混濁的因素不只是吹氣量,此時提問:你們覺得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石灰水變混濁的程度(讓學生注意觀察示範動作裡的一些因素)?學生可能會提出:石灰水的量、瓶子大小、吹氣的人的差別、吹氣的人有沒有運動,這就是PE1說的提出多個自變項。接著老師可能選一個不是最重要的變因來示範實驗組和對照組,把最重要的變因,如有無運動(運動前後)留給學生自己設計!


每次公開課,總是太貪心.....
以上是我們預計要「演示」的PE教學,不過其實很難在一節課內完成,我們的規畫是太貪心了!!而且由於在起和承時提問太多,所以在定題的部分花太多時間,只完成了觀察與定題,而計畫與執行則有點匆忙,觀課的謝惠娟老師說的這段話其實是很深入有看到重點的(發現我們的老師在觀課時都不是看熱鬧而是看門道啊!)
我想要回饋給優秀的宛青老師,宛青老師公開分享的課程設計Po(觀察與定題)很完整,在宛青師循循善誘引導下,孩子能確實地定題,這""的引導是一次很好的模範。
提問的口條順暢且靈活運用,漸漸將孩子導入老師預設好的陷阱中~完美,這已經是第一步成功。且完整的四格教案架構,在與月鈴師傅的共同翻轉下,没有任何贅述之處,教學重心清楚明瞭。
惟時間運用上未達預設表現,使得Pe引導未見其效果。這點在日後也將成為我們這組教案書寫時,重要考量之一。
總之,今天的公開觀課讓我學到很多,看到月鈴老師能適時機會教育,提點晚輩的心意滿滿,看到宛青老師認真且優秀的教學,只可惜沒能見到揮鈺老師在課堂上的瀟灑,希望下次有機會能繼續學習~謝謝大家!看到大家這麼.勤奮~我也應該好好努力了~加油!

迎接挑戰,邁向卓越
這次的觀課是我們第一次以探究能力的教學為主要演示重點,為了要很清楚的表現出pe的教學,我在共備時要求他們要演出將多個自變項畫成表格的橋段,而且還說:我想把教學錄影分段加說明,旁白,來示範pope的教學所以其實揮玉和宛青老師壓力很大啊!!
演示結束了,雖然我又碎碎念一大堆,但其實我覺得他們都突破了自己的侷限(揮鈺老師是很隨性的,完全不按劇本演出,但這次他自己寫了教學計畫和教案,而且有照我要求的畫表格,宛青老師也很快修正他的pope的引導,而且有抓到核心),我相信當天觀課的老師應該對「探究」多一點認識了,希望透過這次演示我們能有更多夥伴一起來迎接107課綱的挑戰,邁向卓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