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pa分析與發現」研習紀錄--.4從數據到圖表

前面斷斷續續寫了3(大家大概已遺忘了….),其實還沒進入pa分析與發現的主題,這次真的要來談pa--1:能分析歸納、製作圖表、使用資訊與數學等方法,整理資訊或數據。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把眾多雜亂的數據變成別人容易看得懂的資料---表格或圖。
不是一定要做成圖
通常一份報告裡沒有出現一兩個好像是很遜的事,但其實有很多情況(如生物科),只要整理成表格就很能有效呈現數字了,如:上一篇光合作用的數據,用表呈現就很清楚了(表格取自阿簡生物筆記)!!

而如果要用圖來呈現,一樣要先把數據整理(如反應速率時,時間需先化為倒數),再來就是決定圖的類型了。雖然現在有很多動態的圖(如:台灣人口變化趨勢),不過一般的科學報告還是以:折線圖、長條圖、xy散佈圖為主。而畫圖的工具,如果是科展或正式報告,大概都是用電腦軟體來做,但在國中課堂還是以紙、筆來畫,而且用紙筆更能考驗學生會不會取適當的刻度、組距等,所以研習時我選擇以方格紙和筆作圖而捨棄電腦
我事前準備了3組數字(從全國科展作品裡面擷取)讓各組各選一組數據去做圖(事前沒做任何說明),然後再拿做出來的圖來看有哪些需要修正的這是希望透過實作,讓老師回到學生的學習狀況,讓他們回想或感受一下學生可能碰到的問題!!
作圖原則
老師做完圖後,透過分享,大家一起討論要修改的部分,然後再由我統整"作圖原則"(只列出其中幾點主要是參考阿簡生物筆記的圖表製作課程整理的非常好,極具參考價值)

老師們對製圖原則看法大致相同,只有一點有不同看法:y軸是否須從0開始,以我以前的經驗是要求要從0開始,但若考慮比例,則可以用「斜線」等方式,省略一段數字,但現在的報告好像並沒有這樣要求(還是我記錯了?),不過這些都有明確的規範,所以老師們只要自己參考相關資料即可!!
圖的類型
倒是到底什麼情況用折線圖、長條圖或xy散佈圖,看似很基本的概念但對老師們(包括我) 來說其實有點難,在第一場研習(彰師場)時,因為作圖前完全沒有說明,結果同一組數據有人做成折線圖、有人做長條圖,也有人做成xy散佈圖後來在花蓮場我就先用範例做原則的說明


各種圖的使用時機通常是:統計資料為不連續的數據時,若統計目的是比較各類量的大小,通常以長條圖表示;若目的是要看出趨勢則較常選用散佈圖;若統計資料有連續性(如:時間),要看某一段時間內的變化,通常會選用折線圖。經此提醒後做出來的圖就比較「統一」。
圖的類型是否還有其他選用原則、作圖的更深入運用這些並不是以"融入國中小課堂教學"為主的研習要做的事,所以將會另外加場給有需求的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