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在桃花源遇見貝聿銘---MIHO美術館:桃花源內的黑珍珠

暑假到日本旅遊,主要目的地是東京,但我不計費用及時間硬是擠了兩天京都的行程,為的是想拜訪網路傳說的桃花源。我曾收到網路轉寄的一封郵件,標題是:貝聿銘的桃花源---MIHO美術館, 除了照片外,大意是說:MIHO美術館是貝聿銘大師根據陶潛「桃花源記」--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描述而設計的.要進入MIHO美術館,須從入口往前走,經過一條似光廊般的隧道,隧道盡頭豁然開朗出現的建築就是美術館。貝大師想要讓遊客體驗古人進入世外桃源時那種豁然開朗的驚奇感覺。而我則是對建在山中的美術館很好奇,想親自見證一下是否真如網路的傳說!
當我從京都坐JR電車到一個小站---石山站,再從石山站轉搭巴士前往目的地(車程約50分鐘),車行離開石山站不到5分鐘,我即發現:這就是桃花源!


美術館所在地是寧靜 安謐的信樂山巒,車子沿著峽谷前進,狹窄的公路旁是一條非常秀美的河川,沿路陽光透過樹葉光影不斷變化著!天空很藍,空氣很涼,白雲很悠閒,每隔一小段出現的聚落,看起來那麼寧靜溫馨!

貪婪的看著車外,一下子50分鐘就過了,當司機停車(終點了)時我很訝異:這就是美術館嗎? 雖然旗幟還算鮮明,但大門也太簡樸了吧!
走進接待大廳,發現大廳其實很簡單--電視放映美術館的簡介,供遊客取用的茶水...如此而已!我們決定先搭電動環保車進入館區!
電動環保車緩緩開進傳說中的光廊般的隧道--螢光白的圓弧線條使隧道有一種流動的感覺,牆上柔和的燈光使隧道有種浪漫的情調!
經過長長的隧道到達出口,真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而出口處圓弧形的鋼索支撐著一座吊橋!冷硬的鋼索卻展現優美的圓弧線條!像展開的雙臂,擁抱著美術館!

走過一個面積不大的圓形廣場就到達美術館的主體!廣場小而恬靜,兩旁有樹形非常美的楓樹,可惜風大,不易抓住她的風采!
眼前出現的這幢日式風格的建築就是美術館主建物,外觀並不金碧輝煌反倒有種古樸的味道!和天空綠樹搭配得天衣無縫!而幾何圖案,玻璃牆面等表現出貝大師的風格!
大門(其實不大)是外方內圓的造型,這種方與圓的組合也是貝大師的招牌之一!圓門的大片玻璃將許多風光請入館內,館的內外因而失去界線,融為一體!
一進門,一棵蒼勁的松樹映入眼簾,真會誤以為是館內的大型盆景呢!其實他是山中生長多年的老樹!建築和自然能融合得如此不著痕跡!真是大師手法呀!


整個建築以鋼樑做骨架,覆蓋著透明玻璃,而牆面則是大理石!冰冷的鋼樑,透明的玻璃,讓熱情的陽光在柔和的大理石牆面作畫!隨著外面的陰晴變化,館內每一分鐘都有不同的畫作,而四季的演出想必更加多采多姿吧!


遠處有兩座造型特殊的建物讓我很好奇,經一番詢問之後,才知道左邊那個鐘塔的建物是貝聿銘在日本首次為博物館主人-神慈秀明會所做的設計,是具宗教意義的聖地,而右邊則為一座"教堂"(神殿),是可供三萬人同時做參拜的地方,博物館主人屬於一個特別的教派(神慈秀明會),這兩處山中的聖地只有那個教派的人,才能去參觀或參加活動!


講了半天,都還沒看到展覽館,原來展館位於主建築的地下層,貝大師為了建物能和自然融合而不太突兀,特意只有小部分建築突出地面!展館部分因不能照相,加上其實我對藝術品是門外漢,只能看熱鬧,所以就略過了!但我很喜歡這次展出品中的"插頭"--古代的髮簪!
看了展覽,喝了咖啡(有機的喔!),就已到了該離開的時候(末班車-5:14),從圓門望向來時路,又是不同的美感,這次我們決定用走的,通過那個吊橋及隧道!
回程,夕陽西下!不知名的河岸如詩如畫!在如水墨畫般的河上,一群身手矯捷的年輕人,快速划著船來回穿梭,畫面頓時流動,翻滾起來,令我羨慕的青春,力與美!
親自走了一趟,深深覺得:MIHO美術館並不是貝聿銘創造的桃花源,而是貝聿銘在桃花源中擺放的一粒黑珍珠,散發著溫潤的光澤!吸引人一再親近,把玩!
有點訝異為何網路只介紹美術館卻沒人提及如此多嬌的山與水!下次再來我要在真正的桃花源住個兩天,慢慢的欣賞!而那顆溫潤的黑珍珠當然非看不可!(較多照片在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