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我看活化教學---補校卡拉ok比賽教我們的事


這陣子教育部如火如荼在推動活化教學,我的教學夥伴群裡也有幾個老師擔任亮點教師,每次這些教學微影片一出來,我們這些人總對著影片「品頭論足」一番,有的人覺得這個老師的教學策略很棒,也有的覺得少了點什麼?其實爭論的關鍵點在---什麼是活化教學?活化教學的目標、理想是什麼?表現出來的樣貌應該是什麼?今天正好我們附設補校的年度課程活動:卡拉ok比賽,看完精彩的比賽後,我恍然大悟,原來這才是活化教學!

首先來介紹一下補校的卡拉OK課程及比賽: 
補校為了讓來上課的阿公、阿嬤、新住民等(高齡長者、新住民及部分在國中時期輟學、失學者,是我們學生的三大類別),能放鬆心情、培養正當休閒活動、連誼及展現自我,所以課程中每週有一節休閒課(以卡拉OK教唱為主),每年的12月舉辦學習成果驗收即卡拉OK比賽,比賽分為台語組、國語組、英語組與日語組,還有表演組---各班的合唱表演!採自由報名!正式比賽前一週進行試唱(沒有評審)),比賽當天則聘請評審評分而且歡迎學生的家人、親朋好友一起參與。 

我們可以從學生準備比賽及比賽當天的狀況來分析這個課程的教學成果: 

一、精益求精---一次次練習都是對自己的承諾與期許! 
雖然說現在卡拉OK很普遍,多數人都會唱上一兩曲,但是要上台比賽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即使平常常唱卡拉OK的老手也會緊張到手腳發抖,何況我們這些年長的學生平常幾乎沒上過台,加上如果選唱的是國語、日語甚至英語,還需重新矯正字音,背詞...等就更加困難了!而外配無論選哪一組都是「外語」,光是練「發音準確」就要花很多時間。要懂歌的意境就更難了!所以我們在正式比賽前兩週就開放場地供學生練習,比賽前一週試唱後,我們會把試唱的錄影檔發給各班,讓選手自我觀察矯正。
學生們都非常積極主動練唱,並請教老師、同學隨時做修正,尤其試唱過後,他們能針對缺點做矯正的練習,到正式比賽時就可以看出明顯的進步。他們總是說:既然參加比賽就要盡力準備啊,不能在台上漏氣!這是對自己的承諾與期許!
每次看他們練習時那種認真投入的神情真的是很感動,而同學間互相提供意見、幫忙糾正缺點的互動關係更是真正作到學習共同體!相較於日間正規班學生,有時段考中間的自習課(考一節休息一節以自習代替),明明馬上就要再考一科,卻看不到幾個學生在準備課業,這種學習精神與態度實在差太多了! 

、精心打扮---用一套套有故事的「禮服」,傳達出他們對比賽的尊重 
別懷疑!以下幾張照片真的是比賽當天學生的打扮!雖然服裝不列入評分,但學生會自我要求有整體造型,甚至還會根據歌詞搭配服裝!這表示他們對這個比賽的重視與尊重!

也許在大家的眼中他們的造型有點「俗」,身材也不夠曼妙,但是我知道每一套衣服都有一段故事的,有的是兒女結婚時穿的禮服、有的是兒女幫他們挑的、有的是以前工作留下的造型服…,而髮型、化妝等更是提早2~3小時去「SET」,從頭到腳都經過精心打扮!我常鼓勵他們:三年中最少要參加一次卡拉OK比賽,因為要讓壓箱寶有亮相的機會啊!


三、為隊友及對手加油! 
雖說這是比賽,但更多的是觀摩及表演!補校的同學在賽前為了練習的時間及場地,也會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但正式比賽時,大家都沉醉在同學的歌聲和表演中,唱得好的當場就給與歡呼及如雷掌聲!而有時比賽者因怯場或沒抓到調子而唱得零零落落時,台下則會適時給予掌聲,鼓勵他們繼續唱!台上認真表演、台下隨著節奏打拍子、歡呼!我覺得這不是比賽而是全校參與的演唱會。 

為什麼這是活化教學? 
各位也許覺得我太牽強附會,補校阿公、阿嬤的卡拉OK 比賽怎會和活化教學有關呢?請從「有效的教學」及「快樂學習」來檢視我的說法: 

快樂學習且獲得很好成效 
如果看比賽當天的錄影檔(整理好後會公布),補校阿公、阿嬤、新住民等的演唱水準當然不能與專業級相比,但如果你看過他們「學習前」的程度,你就會佩服教學的成效!他們無論在歌唱技巧、台風、咬字…等全方位都有長足的進步!而「勇於挑戰」這一點更比我們強太多了!26字母都還沒學全就敢挑戰英語歌喔(你學這麼久的英語敢上台表演英語歌曲嗎?)!我們的教學策略是什麼?我們用休閒課的卡拉OK教唱,讓他們敢開口、修正歌唱技巧,用國語、英語課協助他們的發音,而其他各科的老師幫忙鼓勵、誘導學生參加比賽,終於讓學生願意且勇於挑戰。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完全沒有用到「成績」這個法寶,但學生並沒有散漫或不在乎,而且不管學生的資質如何,即使有的人沒辦法站上台比賽,但終於敢開口唱了,她進步了!這種快樂學習且好成效的教學,應該就是活化教學要達到的境界吧! 

這是怎麼做到的? 
一 、尊重個別差異,把學習主導權還給學生 
雖然學生性質很不同但教育原理是相通的,不管我們想教什麼,永遠要記住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個別差異、容許學生自我決定學習的深度,才會有學習成效!比如「卡拉OK教唱」我們可能教唱一首歌的節奏旋律唱法,不喜歡唱歌、不會唱的學生,只要跟著哼或在旁邊打拍子也是可以的!而會唱的可以決定自己的進度或表演方式!不要太在意他學到什麼?因為只有學生不排斥學習時學習才發生!如果學生願意跟著哼或在旁邊打拍子,雖沒學會唱、但也許他學會欣賞、學會字幕上的字、學會節奏…,總比拒絕學習好多了!
我們日間、學科的教學是否忽略了這點? 

二、給學生舞台 
讓學生上台表演比賽,對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壓力,但也因為有這個壓力、有這個展現的機會,學生的學習變得更有目標,而透過公開發表學生又多了觀摩學習的機會,所以進步得更快、更有成就感、更願意學習!以資優方案為例,之前的上課學生都只有來聽課、動手做實驗就好,是輕鬆又好玩的!但是之後我們有專題研究課程,且需作公開成果發表,這個發表會讓學生很緊張,但在這個壓力下,學習的態度變積極了,真的就完成他們的作品!如果我們沒給學生表現的舞台及上台的磨練,學習畢竟只是浮面的!當然,舞台不是一定是有形的!讓學生的作業有機會展示、學生的見解有機會發表…這都是舞台啊!講台不是教師專用!它更應該是學生的舞台!

所以什麼是活化教學?我想就是「有效的教、快樂的學」,要怎麼做呢?還是教育千年不變的原理:尊重個別差異,把學習主導權還給學生、給學生舞台及適當的壓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