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是夢一,夢一回娘家和夢二(臨時上場)國中自然組的總召,也參加過幾個縣市夢系列研習擔任講師,但…我對夢系列是有一些疑慮的,包括:需要這種大拜拜形式的研習嗎?有發揮講師培養,在地化的功能嗎?? 由於執著於"講師培養"的想法,所以夢一回娘家之後我就不再擔任總召了(夢二是臨時狀況,只好緊急補位),而是從種子講師群中推薦新總召,新講師人選出馬。這次夢宜蘭,我們目標在培養新的總召和講師,所以硬是用”我和皮卡(林莞如老師)會當後盾”的甜言蜜語把鄭志鵬老師騙來當總召,把宜蘭的專輔、兼輔、探究教學團隊…也推上講台。我們在會前進行溝通,建立帶領共備的共識、模式後,第1天他們是學員也是助教,邊做邊學,第2天分享他們長期共備產出的教案,並協助共備進行,這些是他們日後擔任講師的基礎訓練!!
但對於大拜拜的疑慮,在這次夢宜蘭之後,有一點修正:
只要肯來就有改變的可能
只要肯來就有改變的可能
還需要大拜拜嗎?我會這樣問,是因為看到那麼多老師參加過夢系列研習,我們應該不缺熱情的老師了,所以”燃起熱情、鼓舞士氣”的點火工作應該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即使是像自然組這種已有超多共備社群、自主研習的領域,仍然還有很多火燒不到的地方,如:在夢宜蘭國中自然組,有遠從胡志明市回來參加的老師,夢系列是他們很難得的研習機會、模式,是充電的好時機。也有其他縣市的老師說:「好想再參加這樣的共備,老師你能來xx縣和我們共備嗎?」,表示其實還有滿多老師在找理念相近的、能一起共備的老師,那麼大拜拜能讓更多老師聚在一起,也許能發揮媒合的功能。
其實,讓我完全改觀的是臉書上的互動回饋,我看到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藝術….等領域的老師頻頻發出”激動”,”感動”的心聲,也許真的有人在散會時感動到哭了呢!!!
尤其是復興國中老師的動態,讓我這個自認沒血沒淚的人,感動到快哭了!透過臉書看到復興的老師,出現在各個場次,一些很少在臉書上發文的老師,也因為參加同一個廟會而興奮地交換心得(即使只是談論偶像,至少…有交流互動了)...,我看到復興再次活起來了!!也許,還有很多學校需要這樣的大拜拜去擾動、去點火!
尤其是復興國中老師的動態,讓我這個自認沒血沒淚的人,感動到快哭了!透過臉書看到復興的老師,出現在各個場次,一些很少在臉書上發文的老師,也因為參加同一個廟會而興奮地交換心得(即使只是談論偶像,至少…有交流互動了)...,我看到復興再次活起來了!!也許,還有很多學校需要這樣的大拜拜去擾動、去點火!
所以現在我是這樣想的:即使大拜拜吸引的只是來看熱鬧的老師,我相信只要肯來看熱鬧,就有改變的可能,我相信大拜拜有法力可以幫老師找回初衷,這就是大拜拜的價值!!
自然組的課程:共備為主、演講為輔
至於講師的在地化與新講師的培養,這是國中自然組一直以來的共識,所以我們的課程設計從來不是以能請到神人、大師來”演講”為滿足(自然科其實一直沒有神人、大師,只有夥伴)。我們的研習內容大綱是:自然領綱導讀、探究教學示例、共備模式示範及實作、共備成果發表分享!其中自然領綱導讀、探究教學示例大多由我,林莞如老師,鄭志鵬老師擔任,這是因為我們三個都是領綱委員,也一起在探究工作坊擔任教練,我們在這兩個場域被磨得有點”利”了,希望把實作的經驗和老師分享,讓老師回教學現場能更順利,更輕鬆!! 而共備模式示範及實作則請現場老師以自己的案例來分享,並和老師一起共備,最後產出共備的教學計畫或教案,並互相觀摩分享!!
共備的目的不只在產出教案,更在培養共備的帶領者
我們的共備是有一套SOP的,包括教學計畫、教案格式、討論、帶領的方式…等,我們的目的不是在產出教案,而是在示範共備的理念、模式、實作方法,希望老師回到學校後能變成校內或跨校共備的引發者、帶領者!所以我們最期待的是各校領召、課發、主任甚至校長能來參加,因為他們負有課程領導的責任(權力)啊!這次自然組有多位組長、主任、校長參加,雖然講師們難免有壓力,但也都覺得看到希望!!
一起走出更廣,更快樂的教學路
我在夢宜蘭看到了希望但也看到一些隱憂!!以宜蘭來說,不管是輔導團辦的研習或這次的夢N在宜蘭,參加者都以”小校”的教師較為踴躍,幾個大校的參加率相對較低!!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也許是因大校資源較足,校內自己就可以共備或請人來演講,所以老師不必參加外面的研習!但關起門來研習和走出校門去研習還是有不同的,因為很多眼界、氣氛是自己校內的”同溫層”所無法給的,所以我還是建議老師們能多和跨領域、跨校、跨縣市、甚至跨界的人交流,會有意想不到的衝擊與收穫!!
大家都聽過:一個人走走得快,但一群人走走得遠!!其實我覺得有些人的確一個人可以走得又快又遠,但只有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廣,更熱鬧!!因為大拜拜,我們找到可以一起走的人,讓我們一起走出更廣,更快樂的教學路!!
某年某月某一天
回覆刪除忘了我是怎麼爬到這篇文章的
吳月鈴:讓孩子想辦法學會「老師沒教過」的事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3121
但
讀过之後
它始終盤旋在我的腦海裡
久久無法散去───
是誰
能在走过教育30后
用這一句
極簡
但鏗鏘有力
的結語
細細的道著
最真實的体悟
吳老師
我們想和您約個時間去拜訪
或者
邀您來新店分享您走过的這30年
不知有這個機會嗎?
Ted Lee
李俊德
URL(Google keyword no 1:Ted's Bu Bu):https://sites.google.com/site/lct4246/
FB(Google keyword no 1:Ted's BuBu):https://www.facebook.com/ted.lee.10420321
Blog(Google keyword no 1:泰布布):http://lct4246.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