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末從張文華教授那邊得知有一個「運用多元表徵提升學生視覺素養國際研討會」,老師問我要不要去聽聽看,雖然我連研討會名稱都搞不太懂,而且全程英語應該也是「鴨子聽雷」,不過反正是寒假不用請假而且免費,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就參加了!兩天的課程之後覺得:真是賺到了!而且深深覺得我們的老師(包括教授)進步的空間還很大呀!我打算分三部分來記錄研習心得(寫太長了大家可能懶得看),這是第一份:
科學教材一點都不簡單
科學是一門 極為特殊的語言,比如:看到圖片中的影像一般人會説:一朵黃色的向日葵;但生物學家可能會説:向日葵的學名是Helianthus annuus.屬於菊科,這是一整個頭狀花序而非一朵花…,甚至可以説:向日葵的小花會排列成兩組螺線,一組順時鐘方向旋轉,另一組逆時鐘方向旋轉,螺線 的數量是『費波納西數』…。你看,對一般人而言,以上文字可能每一個字都認識,但卻完全無法理解他的意義。而每份科學教材中都包含許許多多的表徵,除了文 字、圖畫外,更有圖表、表格、代號、方程式(公式、反應式)、實物、操作…等。我們運用多元的「表徵」是想協助孩子學習,但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教導,這些 表徵之間無法轉換反而可能造成學生的誤解與負擔。
科學教材一點都不簡單
科學是一門 極為特殊的語言,比如:看到圖片中的影像一般人會説:一朵黃色的向日葵;但生物學家可能會説:向日葵的學名是Helianthus annuus.屬於菊科,這是一整個頭狀花序而非一朵花…,甚至可以説:向日葵的小花會排列成兩組螺線,一組順時鐘方向旋轉,另一組逆時鐘方向旋轉,螺線 的數量是『費波納西數』…。你看,對一般人而言,以上文字可能每一個字都認識,但卻完全無法理解他的意義。而每份科學教材中都包含許許多多的表徵,除了文 字、圖畫外,更有圖表、表格、代號、方程式(公式、反應式)、實物、操作…等。我們運用多元的「表徵」是想協助孩子學習,但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教導,這些 表徵之間無法轉換反而可能造成學生的誤解與負擔。
一頁的測試、恐怖的真像
我 本來自認還滿能運用舉例、類比等解說方式,又找了很多的圖片、實物、影片、動畫、小實驗等不同的表徵,學生應該是滿能理解的。這次在上無性生殖時,特地想 來測試一下,所以上課前先讓她們看P20,1-2無性生殖的課文(只有一頁喔),結果發現---全班能一口氣(中間沒有抬頭、東張西望的)看完的學生只有 3-5個,其他學生在我的嚴厲監督下,花了5分鐘看完一面。之後我想測試一下學生到底看懂了什麼?所以抽問學生:你在這一頁中看到哪些名詞(名詞代表概 念)?結果前3個學生的回答分別是:蓮霧、蕃薯、植物,我説:接下來希望同學能講這一段中的重點名詞,結果是:芊插、器官、營養、繁殖…真是昏倒,叫了 10個學生之後竟然無法講出這一頁最重要的重點---無性生殖、營養器官繁殖,而且竟然可以把最重點的名詞--營養器官繁殖,硬生生拆成三個名詞。理解能 力之不足已達恐怖級!
而前3個學生講的名詞其實都出字「圖片」,看得出來學生只看圖不看字,而看圖時又只看單一圖像而忽略其他表徵(如圖 説、標示等),所以真的只看到「名詞」,連句子都沒看到,更別提段落、文章了。這樣的閱讀能力真是無言了!我察覺以前可能一次給他們太多資訊了,對她們而 言這些資訊反而變成「浮雲掠過」!所以以後要加強閱讀這方面的訓練!
閱讀與寫作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科教中心有一個跨國的計畫在推展「科學寫作」---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進行閱讀,而在一個單元之後如何經由寫作來增進學習的效果。她們非常強調學生必須能自己「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或將大筆資料整理成較精簡的重點。我發現在這方面我們做得很少---像我自己幾乎不曾帶學生看課本,而更多老師是替學生把所有重點整理成講義,學生只要填空就好,完全剝奪學生消化吸收、統整的機會,難怪我們的學生在讀寫方面會如此退化!而老師們總是很盡責的把科學現象、原理解釋給學生(甚至幫忙編口訣),學生只要把他記下來,再寫出來就得高分,我們很少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解釋」課本上或生活中的現象、事件(甚至是禁止),所以即使在國際測驗(如PISA)中排名很好,但其實「論述」是很低的!這將影響到真正的科學能力!這是這次研習帶給我的警惕!我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