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顯微鏡---我們的第三隻眼

 生物教師的魔法棒 
又到了上顯微鏡的課了!總覺得顯微鏡是生物老師的魔法棒!只要上過顯微鏡的課,生物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馬上躍升好幾個等級,因為生物老師可以打開他們的第三隻眼,帶他們看到不可思議的現象;因為當學生一直在抱怨:這台顯微鏡很爛、鏡頭很髒....時,老師彎下身來隨便一調,然後叫學生:你再看一下…,學生那種:哇....真的有ㄟ....的聲調及崇拜的眼光,頓時讓生物老師的虛榮感油然而生! 
實驗分組與座位
今年的顯微鏡課,第一節是直接帶進實驗室,進行分組,5人一組,代號是1-1.1-2(共用一部顯微鏡)…,坐位則如圖所示。用編號是方便我叫人(我實在很不會記學生名字),座位的安排是為方便同組(同一部顯微鏡、兩人一部)觀察,而且同桌可錯開位置,不會互相檔光!分組坐定拿出顯微鏡後,請學生對照課本複式顯微鏡的圖,自行記名稱,5分鐘後抽問,就完成顯微鏡各部名稱的介紹,之後即開始"紅、黑棉線的觀察"。




一節課只看兩條線 
從製作玻片標本、放上載物台到進行觀察,都是我一邊說明一邊示範,學生跟著我一步一步做,示範一遍流程後,即讓學生開始操作,一節課下來所有學生都能自己操作、看到顯微鏡下的紅、黑色線。
當學生看到棉線時自言自語或互相討論或問老師的問題包括:「怎麼那麼多條線?」、「怎麼看不到另紅色(黑色)的?」、「線的中間為什麼是暗的?(其實是因為中間是棉紗捲得較緊密的地方不易透光,旁邊鬆散的棉紗才看得到一絲一絲」,當然,此起彼落的「線怎麼這麼粗啊」、「真的有ㄟ」的驚訝聲是一定有的!
紅、黑棉線比頭髮好的原因是:棉線比頭髮粗、邊緣會有細紗漏出來、有顏色…所以很容易觀察,而用兩種顏色的原因是:如果只看到一種顏色學生會想:另一種顏色的線呢?學生就會想盡辦法去看另一條線!我記得下課時有兩個學生邊走邊說:「其實一節課只看兩條線ㄟ,可是很興奮…」!


筆跡與字 
繼第一節顯微鏡介紹與棉線觀察後,第二節顯微鏡是:字母與香蕉果肉細胞的觀察!
字母觀察的重點在練習移動及觀察成像的上下左右關係!雖然現成的印刷字較小、而且不易褪色,很適合觀察,但我還是偏向讓學生自己寫在紙上後撕下來觀察,因為看到自己所寫的字的成就感是看現成標本無法取代的!在寫字之前我會先告訴學生顯微鏡備率的計算,目的在提醒他們:你的顯微鏡最少可以把字放大100倍,所以字要寫得....越小越好!學生看字時的第一個反應是:只有藍色的筆跡....,當很多人如此慘叫時,我會請所有同學停下來,問:「為什麼只有筆跡而不是一個字?」,多數學生會答「因為放大太多只能看到一小部分」,當我再問:「那要如何才能看到整個字?」,答案就很有趣了:「轉小倍數」、「把它縮小」、「離遠一點看…(真的有學生這樣說而且不只一個)」,有些學生會籠統的說:「要調啊!」、我問:「調哪裡?」、「ㄟ....光圈、粗(細)調節倫、物鏡….」都出來了!學生其實完全沒有「移動玻片標本、一次看一小部分,然後在腦中組合成一整個字」的概念!我對歷年的經典考題:寫b會看成q,實在很不以為然,因為根本不可能看到完整的字阿!
看字的用意除了要看上下左右顛倒外,另一個重點是要學生學習移動玻片標本!我覺得學生看不到東西經常是因為標本不在視野內,只要移動玻片標本即可解決,但是課本一直都沒列出這個撇步!

我在吃細胞 
我喜歡用香蕉果肉作為學生觀察細胞的初體驗,原因是:材料易取得、觀察技術要求低(用牙籤刮下來,塗在玻片上,再滴上碘液,蓋上蓋玻片即可觀察---碘液最好稀釋一下),而且細胞黑白分明:透明的細胞壁(此時只講外型不講構造名稱)和藍黑色的澱粉粒,真是強烈對比容易觀察,而且學生可以提早學到碘液可以讓澱粉呈藍黑色的事實。同一標本常有染色與為染色的果肉(香蕉有黏性、黏在一起的部分不容易染色),可同時看到有染色和沒染色的差異。
最最重要的是:無論是洋蔥表皮或水蘊草葉子,由於是一整片的,學生看到規則的格子覺得很正常,但香蕉泥軟軟黏黏竟然也是由細胞組成的,這對學生是很震撼的!許多學生看完後說:「原來我在吃細胞!」,真是很有趣的反應!



 

 

(動物細胞小中小生物待續…如果有空的話我會寫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