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地基
五年前,彥文和志鵬老師有感於科展「競爭」的本質使科學探究的意義被「勝、負」扭曲了,於是興起「為孩子創造一個分享、交流的舞台」的念頭,誕生了「全國國中生科學探究聯合發表會」!
如果把科學探究比喻為建造一棟大樓的工程,那麼「成果發表會」就是在展示這棟建築的雄偉和精美,是這件工程的最終成果,但一棟大樓的價值是奠定在「地基」上的,看不見的「地基」決定了看得見的地上建築可以耐得起多強的狂風暴雨、地震搖晃,所以,除了展示成果外,我們的發表會更想呈現「地基」---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科學探究過程的學習對學生的影響…,這一部分當然要由「過來人」來現身說法了,所以我們每一年都邀請至少一位學長、姊來和學生分享他們的經驗和心得,事實證明這部分課程是學生很喜歡、很受用的一環。
今年的經驗分享請到的是林太新和林家漢,先來聽聽、看看非常傑出的林太新的分享:
少年與人師
太新的分享讓現場老師事後都說:好想請輔導室找他到學校對全校(至少九年級生)做分享喔,因為我們看到一個有想法、有做為的年輕人,我在他身上看到「築夢踏實」的展現。
身為老師,我更高興看到的是---這少年的夢是從老師給的指引中萌芽的:當太新和所有少年一樣對未來充滿無知、迷茫、惶恐時,他很幸運的遇到一個只提供機會、指引方向而不強制指導的老師---黃國修老師,國修老師介紹DFC計畫給太新,讓太新從中確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未知的年少、無知的年長
未來---對年輕人而言是「未知」的,因為「未知」所以充滿「不確定」與「希望」!未來---對我們這些老師而言是「無知」的---我們無法知道(想像)未來的樣子、無法為孩子準備在未來生存所需的「知識」,因為無知,所以…
我們要謙虛:不要再以自己的經驗、價值觀為孩子決定學校科系或職業了!
我們要提供孩子探索的機會:用各種課程,讓孩子去探索、找出自己真正喜歡想投入的志業,找對方向比走得快、走得早更重要!
我們要重視態度與能力甚於知識:我敢斷言太新將來一定會對社會有貢獻,不是因為他的成績或所選的科系,而是他表現出來的待人處事的態度及做事情的能力!太新本來是應邀擔任分享者,但是他看了活動流程後自動說要加入”隊輔”,就是這種積極、主動、熱血的態度讓他學得更多!三天營隊活動中他總在關鍵時期跳出來和我聯繫,提醒我哪些”點”應該怎麼做(PS:我辦活動是放生型的,很少把細節規劃好,造成帶隊老師和隊輔很大的壓力,但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只有太新能很有禮貌、很宛轉、很適時的提醒我…),有這種規劃、聯繫、協調的能力哪有可能不成功!我想老師們都有有以下的認知:現在我們能教的「知識」其實就像福馬林罐中的標本,它是死的、認識再多標本也不能幫助你在未來生存下去,老師們應該要適時掙脫知識的枷鎖轉而培養學生的態度與能力了!
要邀請太新去演講??請找經紀人黃國修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