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國中自然科的教師很早就有"教師社群"及"共備",如生物趴辣客,Sci-Flipper,賽E趴,科學同好會,各縣市的自主共備社群,各縣市輔導團主辦的共備...等,各有特色及不同功能,而夢二國中自然組設定:延續夢一模式,以"共備"為主,專題演講為輔.但共備的主軸是什麼呢? 是以學員,講師的神級教案,教學活動分享"為主?還是以學員互相討論,設計出自己的教案為主?或其他模式? 我們有很多的討論和修正:
從接受到自主,從細胞到器官
"小菜分享","科學遊戲,教具,活動...分享"一直都是最受歡迎的,但基於以下兩點原因,我們希望能有所突破,讓好還能更好:
1.共備不該停留在接受,而是要主動參與:分享式的研習,參加者總是充滿讚嘆,感動,熱情,但回到課堂後有多少人能去實踐?真所謂『關起門來滿腔熱血,出得門去遍地荊棘』,國中自然組在夢一時就建立了:『講師不是來教大家或來提供教學經驗的,我們是來陪大家一起做,一起學習成長的,我們是夥伴』的共識!!我們讓參加者不只是來接受,更是來貢獻,來成長!!這次在行前通知中提出:共備時學員間的分享以5分鐘/次/人為限(講師也限定30分鐘),就是希望老師不只是來"挖寶",因為每個人自己就是寶!
2.課程不應是單細胞生物
也就是除了各種教學活動的分享外,我們更希望老師學到如何將這些教學活動組合以發揮功能!
探究,不必等很厲害才開始做,是做了才會變很厲害!
由於新課綱是以"探究與實作"為課程目標,所以備課主軸設定也以"落實探究"為主,做法包括:
1. 熟悉新課綱的"學習表現(探究能力)"與"學習內容" ,了解在學習某一內容時,該擁有哪些表現?老師要如何去檢核?
2.讓老師嚐試把探究融入教學,設計"探究課程"
不過在研習中及後來持續的討論中,發現很多老師對探究很害怕,大多認為自己"不會"教探究,或一想到探究就會想到很複雜的實驗,覺得很麻煩,所以他們會一直問"這樣做對不對?有探究嗎?",就連我們的講師助教群也很擔心自己做得對不對!
課程結束後我深自反省,覺得:也許是我陳義過高,嚇到老師了.其實探究是有層次高低的差別,但並沒有對錯,老師們只要把探究放在心裡,設法去教,就會越來越順手,跨過門檻後,就會觸類旁通,直接跳級,真的不必等很厲害才開始做探究,是要做探究才會變很厲害啊!
以後如果還有這樣的研習,我應該要:
1.更親切,友善一些,不要嚇跑老師!
2.許多學員反映---應多提供鷹架甚至實作的"模板"讓老師套用,我在共備過程中也看到我做鳳梨酵素課程設計示例(含雙向細目表和四格教案)(這裡) 確實能幫助老師快速入門(這也是我熬夜生出這些文件的用意),只是如何避免學員仿做到失去自己想法或情境,這是我一直在掙扎的!
先決定如何檢核成果再來決定課程進行方式
既然是共備,實作型的研習,一定會有"成果",我們以"逆向試課程設計"的原則來設計研習的課程---先決定如何檢核成果再來決定課程進行方式.經過講師助教團隊的討論腦力激盪,決定產出的成果包括:教學計畫,教案或學習單(至少3選1)+試教+課程理念及流程解說(影片),真是很紮實的果呢!!
所以我們的共備流程是這樣的
1.講師進行該章導讀:(生物科第三章內容分析及教學計畫)
講師事先做好該章教學計畫,進行學習內容(核心概念)分析,提供可供應用的教學活動,探究活動,影片....等資源.看出來了吧,我們講師助教群的課前備課一點都不輕鬆(我對不起講師助教群,你們真的被坳很大)!
不過,自然領域真的有很多奇妙的自然人,不管老的(ㄟ....資深),小的都是!有一位前輩---伍老師,看了夢二的研習自動來報名,還到處打聽可以怎樣來分享,但是因為我們課程已經排好了(之前竟然不知道有這樣的大師....有眼無珠),所以勉強在第三章時,8.9年級各擠半小時請他分享.然後13日當天當我正忙著場佈,試麥克風時,伍老師研究了課程表後,發現4個專題跑台(同時開四個專題每場30分鐘,每人可選2場----也就是每個專題負責人要講2次x30分鐘),主動要求說----探究教學案例分享那個專題可不可以讓一節給他.....,於是我們就多了精彩的專題和8.9年級各一場豐富的分享!自然科有這些老師真好!!
2.學員共備產出該節(單元)的教學計畫及一節課的教案(四格教案)或學習單:本來不敢要求教學計畫(只拜託講師做出該章的大架構),但後來發現七年級這邊的老師都從該節的教學計畫寫起呢!表示他們真的有掌握到備課的精髓了!看著他們連午餐時間都在邊吃邊討論,真是感動!
3.試教:由生物科與理化科(地科)捉對廝殺....生物組試教時理化科(地科)擔任學生,理化科(地科)試教時生物擔任學生,然後互相回饋,提供建議.易科而教的模式非常能呈現學生學習時的困難及想法.這可能是自然科特有的試教模式吧!
4.修改教學計畫及教案
經過試教的修練,自己的反思和隊友給的回饋,把原先的設計更精緻化,實用化,我覺得這過程對老師是很有幫助的!
5.定稿,拍攝課程解說影片(上傳影片)
經過修訂的課程設計是真正的成果,科學探究結果一定要發表,解釋給別聽,才有影響力,共備結果也是這樣啊!!!老師們拍攝過程之認真,成果之豐碩,讓我覺得身為國中自然共備團的一員,真是榮幸啊!(成果會另外發表)
(待續~~~~)
我最近正在思考關於『如何避免學員仿做到失去自己的想法和情境』的問題呢!以前覺得在推行一個想法時,能有讓老師快速上手的模板才能推行的快,老師們在使用模板時能從體驗中學習進而掌握想法的核心。經過了這些年的教學,對於從模板到核心的想法卻越來越存疑了。不知道月鈴老師體驗到的狀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回覆刪除個人覺得---模板對"入門"(初階)很有用,如果研習能有"階層"的概念--進階的研習就應捨棄模板!!!但如何做到分階研習....
刪除我現在覺得從模板到核心的想法還是一個很大的階段,或許老師還是需要某些協助才能跨過去。我還在摸索我的想法,正在試著從體驗和文獻中找出些答案。
回覆刪除嗯....確實.....我盡可能在研習中收集一些實作資料....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