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研習---也來個逆向吧

結果不符預期,問題可能出在假設!!
最近(上學期至今)常接到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相關的研習邀約,習慣上,我會先打聽參加者的背景,確認他們的「已知」,絕大多數都說:我們有接受過總綱、素養導向課程的初階研習,只是多數老師還是弄不清楚什麼是素養,素養導向課程到底有什麼特色。我也會確認他們想要那些內容(欲知),最常聽到的是:怎樣設計素養導向課程、怎樣設計彈性學習課程…..。我心裡問了些問題:為何已參加過素養相關研習的校長、主任、老師,還是不懂素養? 參加過工作坊的團隊,還是設計不出素養導向課程(連架構都生不出來)、評量?這是表示講師不夠好嗎?但明明講師都是一時之選,研習課程、過程也很創新、紮實;是研習者不夠優?但這些都是願意打前鋒的團隊,無論能力、心態都在水準之上啊!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根據科學探究方法:如果結果不符預期,除了實驗方法要修正外,也有可能是所根據的前提、假設是錯的,那我們是根據那些前提、假設來辦理研習的呢?
這次新課綱實施前,教育部辛苦、嚴厲地培訓總綱宣講種子教師,各研究計畫(前瞻、前導、精進….)不斷開發各種研習模式要去幫助老師解讀素養,曾聽某些講師說:老師沒弄懂素養,怎麼設計得出素養導向課程,沒素養導向教學怎麼設計素養導向評量….。分析起來,這些做法是植基於以下前提:素養是新的東西(老師原有的教法中沒有素養,素養是新的東西,所以老師需要學習)、教師要學會素養,需要有好的師資來教(所以要培訓很多種籽教師、講師群)、懂素養之後才能設計出素養導向課程、評量(所以要辦很多素養導向….研習,然後才讓老師自己去研發課程、評量)…。這些前提(假設)有可能是錯的嗎?需要修改嗎?
這些假設對嗎?
以下是我的想法:
1素養是新的東西嗎?總綱開宗明義說:「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 態度。這哪裡新了?上古時代我們在寫教案時也都要標出知識、情意、技能三類教學目標,不就是知識、能力與 態度嗎?當然,講師會說素養是(公播版有一套說法)…..,但如果我們硬要以我們重新詮釋過的素養去評斷老師是否了解素養,這顯然已經不符合素養的意涵,因為素養不是指標,也沒有標準答案。現在老師們要為一個他們本來就已經知道甚至已經在做的東西,不斷研習,不斷聽各家自創的詮釋也許這才是造成老師不懂、挫折、反彈的原因吧?
2要學會素養,需要有好的師資來教:這基本上就完全否定了老師的自學能力,老師是識字的,有閱讀理解能力的,總綱、領綱(草案)早就掛在那邊,網路上也很多的論文、簡報、專文可以供參考,為什麼非得要由老師(講師)來教?但老師默認自己是無法自學這件事,於是上進的老師就到處參加研習,拜名師,學各種理論,感覺上新課綱變成各家學派的競技場,老師好像在唸博士班實在很讓人懷疑:不會自學的老師要如何教學生自主學習?
3懂素養之後才能設計出素養導向課程、評量:我認同心中要有素養,所以我也會跟老師說:核心素養是我們課程設計的終極目標,它就是我們的初衷,在課程設計時要莫忘初衷!但這不表示要做好課程設計就一定要先搞清楚什麼是素養,更不需要達到專業級的素養論述,而且懂了素養也不一定能設計出好課程,理解到應用的距離很遙遠啊!
以終為始---先把課上給你看再談如何設計
當我理解到前面的三個假設是需要修正之後,我開始想:那我要怎樣來規劃研習的課程??我決定來個逆向式研習課程設計:先呈現有素養導向的一堂課,讓研習學員先當學生,體驗以學生自學為主的一堂課,之後模擬議課,學員們恢復老師身分,去找出這堂課的具體學習目標,他們認為的素養導向及其教學策略、也讓老師寫下他們學到的事。很意外的,所有老師都看穿我的教學策略和教學目標,完全有找出素養導向。議課後我再說明我是怎麼準備這堂課的,怎麼決定學習重點的,也就是最後才談備課、課程設計。
 
 
 

目前試過以自然科為主的自然領域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彈性課程設計、不分領域的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學校彈性學習課程設計(學校特色課程),自認效果不差,至少所有老師都說:沒那麼難嘛!!這樣我們也可以試試!!我總想:不管做得好不好,至少要做出來才能修改啊!!粗糙的作品比腦中的虛幻圖像有用多了!
整個上課、議課、說課過程,我沒告訴老師素養是什麼?老師們心中的素養定義可能和我有差距,但,這又如何??有對錯嗎?我想從老師的課堂改變來檢視老師是不是懂素養,從他的教案、課程計畫來看老師是不是會設計素養導向課程,是不是會進行素養導向教學和評量!你不懂素養但你的課堂很有素養導向,這很好啊!!
以下是我今天到興中國中的研習(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對象是全校老師(12有些老師要看班級)、我選用的素材是:安屎之亂,有2份閱讀文本及教用簡報,時間兩小時!!




 閱讀資料  1   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