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最後兩章,主要內容是生態學,大家都知道目前地球面臨的危機包括---環境汙染,氣候異常、生物棲地被破壞、能源不足、糧食短缺、傳染疾病的爆發、….,這一切都是人類不當的行為造成的生態失衡。所以老師在教學時,恨不得在短短的幾節課內,把所有的生態保育觀念,全部植入學生的腦中、心中,彷彿經過這兩章之後,地球就會得救了!
認知,情意,技能熟重?
這兩章的核心概念除了一些生態學的概念、專有名詞外,有很大的成份是屬於「情意」部分,如愛地球、尊重生命…等環境倫理,由於情意的學習成果是隱形的,很難評量,於是教材或老師們會設計一些實際的行動來呈現,這有點類似「技能」的範圍了,如最近全國風行的「週X無肉日」,或一直有在推廣的「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甚至科展常有人做節能減碳的內容!
「不做」救地球
但是達成這些看得到、做得到、可評量的教學目標,對生態或環境教育真的很重要嗎?看看這些活動,如:「週X無肉日」、「腳踏車取代汽機車」、「關燈一小時」…等,都是要人們犧牲舒服、便利的生活,這種違反人類好享樂天性的事,只有在有外界壓力下時能勉強做到!活動過後也就恢復本性,無法持之以恆的。而且現實環境中有各種情況造成人們「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如:某人上班處很遠又沒公共運輸工具,他很難為了愛地球而騎腳踏車上班吧!何況有很多活動,其功效也還有爭議,如最近不是有另一派學者説:無肉日並無法發揮減碳功能嗎?我發現學生會在無肉日當天,到福利社買包子、麵包等食物替代午餐,這樣不是適得其反嗎?我認為「個人」能做的對地球有利的事並不多,人類只有「不做」某些事,才可以救地球,特意去做什麼舉動,恐怕對地球更不利!這些理由讓我在這兩章的教學時,著重「認知」與「情意」教學目標的達成,而對「技能」的部分不是那麼注重!
超人才能拯救地球
那麼生態問題難道無解嗎?我想拯救地球的工作只有超人---有決策力的官員公務員、企業家、商人甚至科學家…才能擔此大任。全國人民每週一天不吃肉,能發揮的功能可能比不上一個檢驗汽機車廢氣排放量的措施,何況全國每週一天不吃肉,這根本是做不到的事!鼓勵大家騎腳踏車不如獎勵研發電動車或替代能源。政策才是決定成效的關鍵!怎麼樣讓我們的學生有愛地球、尊重生命的「情意」,有批判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將來能做出對的決策,這才是真正重要的!才是能夠救地球的!以下有一篇派翠克•阿瓦(非洲迦納人---就是在世足賽踢垮美國的那個非洲國家)在TED年會的演說,談到領導者的影響及培養,其中的教育的方向及重點,值得大家參考省思!
犧牲、奉獻還是快樂、光榮做慈善?
其實在「慈善事業」上也有相似的情形,當我們在大肆表揚陳樹菊阿嬤的善行時,比爾蓋茲與巴菲特正在發起「美國有錢人至少捐出半數資產作慈善」,目標是募集6000億美金。在台灣似乎要做慈善就得過著極其清苦的生活,只有特別有愛心、肯犧牲(真的是犧牲呀)奉獻的人才能做。陳樹菊阿嬤的善行看在一般人眼裡固然感動、佩服,但實在也很難跟進,而且就算多幾個陳樹菊阿嬤,沒有良好的制度,及有效的執行方式,能幫助的人其實也不多!反觀巴菲特與比爾蓋茲,他們鼓吹有錢人捐獻,那種金額及使用金錢的方式,可以對慈善工作做最大的貢獻,發揮驚人的影響力,給最多的人帶來幫助!而且有錢人捐款並無損於他們原本的生活!這樣的慈善工作才是可行、有效的!為什麼我們只會鼓勵這些本身生活就不太富裕的人做善事?我們幾時才能出現像比爾.蓋茲與巴菲特那樣的企業家?
培養善念及執行善念的能力
「愛地球從自身做起」、「舉手之勞做環保」、「積小善成大愛」…這些個人的行為絕對是好的、重要的、值得推廣的,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善念及執行善念的能力!
(按影片下方的view subtitles 可選擇字幕的語言---當然選繁體中文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