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

讓訪視成為共備,觀課,議課的綜合活動

積極用心的輔導員和老師

宜蘭縣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輔導團(國中團)輔導員怡翔是非常用心的輔導員,一直試圖把訪視時的觀課和共同備課、議課結合起來,所以當他說即將要訪視的東光國中,要觀的是淑惠老師的生物課,而且淑惠老師願意事前先和輔導員討論一起備課時、我自告奮勇說---請讓我一起參加備課!但備課當天我另有事,於是就先由我和怡翔一起討論,再請怡翔把建議帶去東光進行共同備課。

首先我拿到淑惠老師的「4-1生物的分類及命名教學計畫」,是淑惠老師根據輔導團提供的簡表加以改良的。第一次有老師在訪視被觀課時主動提供教學計畫(一般都是簡案)、主動要求共備,真是用心的老師,也可見怡翔的訊息傳遞和熱情邀約是有效的。

淑惠老師把4-1生物的分類及命名分成兩個單元:單元一生物的命名 (90分鐘),單元二生物的分類(45分鐘)。教學目標及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能力指標

單元一 生物的命名 (90分鐘)

1. 了解生物種類繁多。

2. 知道平常我們使用的生物名稱為俗名

3. 推測古人將生物分類的可能依據

4. 了解學名在生物學研究的重要

5. 了解學名的命名方式。

6. 了解分類的意義與重要性

單元二 生物的分類(45分鐘)

1. 了解生物階層。

2. 熟練檢索表在生物分類上的使用。

3. 了解如何製作並使用檢索表。

4. 了解現行生物的分類系統,並透過分類的方式來認識生物圈的生物及其特性。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3-2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知識。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二、教學流程

訪視當天是這一單元的第一節,從教案來看應該是要進行以下教學活動:

1.讓學生討論魚類的特徵(引起動機)

2.根據魚類的特徵分辨俗名中有〝魚〞字的生物是否屬於魚類?

3.查詢資料找出此一俗名真正的分類(查維基至綱名)

4.夥伴腦力激盪:魚類大考驗(分硬骨魚綱及軟骨魚綱的特徵)

5.討論找出生物分類地位的優點

6.試討論科學家解決俗名造成誤解的方法(學名的命名方法) ,了解林奈的分類法。

根據教案我提出了一些建議:

教學目標方面

1.把統整留到「合」的階段完成---

這分教案列的目標很完整的也都有符合核心目標,但我還是雞蛋裡挑骨頭提出了建議,其中「7.了解分類的意義與重要性」這個教學目標我建議移到第二單元,因為在還沒有「分類階層」、「分類系統」的概念前,學名只是用來溝通,無法用來判斷親緣關係。

「了解分類的意義與重要性」是在了解分類的方法、分類階層之後才能統整出來的,屬於較高階的認知,建議在「合」而不是在「起」的階段完成。

2. 教學目標要有相對應的教學活動來完成

這分教案列的其中一個教學目標是「推測古人將生物分類的可能依據」,但在教學和評量中都沒看到相對應的活動。其實這種情形較常出現在以下狀況:列了過程技能等能力指標卻沒有相對的教學,我常提醒老師---教學目標不是列給觀課者看的而是教學者用來自我檢視的,如果設計教案之前能謹慎,全面的思考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能隨時檢視是否有為達成此一目標而做的教學或評量,這樣才能真正達成有效教學。

二、教學流程方面

1.查詢已經定案的資料與觀察歸納得到可以應用的資料

教學流程中的查詢「資料找出此一俗名真正的分類(查維基至綱名)」,建議只查詢這些生物的特徵而不是查生物的分類地位,原因包括:

(1)此節課學生尚未有分類階層概念,即使查出該生物屬於哪個門、哪個綱,對學生了解這個生物為何不應被分到魚類並無幫助)! 我們以一個例子來體會一下學生的感受:當你知道有3個人分別在教育部的「綜合規劃室」、「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教科書發展中心」工作,這資訊會幫助你了解他們的職場關係(如從屬.位階)嗎?不會,除非你知道整個教育部的行政機構系統!果真,上課過程中學生查到娃娃魚屬於兩棲綱但他們無法知道兩棲綱是不是魚類!

(2)國中生物課本上用「魚類」而非「輻鰭魚綱」、「軟骨魚綱」等專有名詞,其意即在「嚴謹的分類」並非國中學習所必須,國中生學習分類的主概念是---「生物可以依特徵而加以歸類」及「生物分類的方法、分類標準是随證據而改變」,所以讓學生經由查詢生物的特徵(非分類地位)去運用這些查詢得到的資料將生物分類(哪些是魚哪些不是魚),而歸納出----「古人可能依據生活環境、功能將生物分類,而現代則依據生物的構造將生物分類(當然後面還會出現其他分類依據如DNA等)」這樣的思考智能,分類能力是更重要的!

三、觀課與議課情形

由於共備時間距離觀課時間太短,而且只是經由書面往返,淑惠老師在公開課的當天其實大致上是按原教案進行的,也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教案和實作(教學)的異同,當天觀察有幾個要點提出來討論---

1. 看見老師的用心與學生的投入---這部分其實不用再多描述了!一個事前做這麼多功課的老師,毫無意外的,能充分帶動課堂的學習熱情!

2. 資訊融入與合作學習模式

東光國中自然領域是該校辦理「合作學習計畫」的領域,他們很落實的做了研習、觀課,這次也是採分組合作方式上課,我覺得「合作學習計畫」雖然屬強制性的計畫,但有心的學校卻能掌握機會資原而有了改變的契機,東光國中自然領域就是例子,「心態」真的很重要,只想「應付」、「做書面報告」的學校是做不出這種成效的!而「用平板查資料」則是資訊融入計畫的成果展現,淑惠老師能同時處理了「合作學習計畫」、「資訊融入計畫」、「課程訪視」真是有效率啊!!

3. 如何讓學生真正「討論」

議課時家文老師提出---在做合作學習時有時會發生「學生不是在討論而是在聊天」、「學生不會討論,沒有講重點」..等問題,其實這也是合作學習觀課時老師經常提出的問題,可見「有效的討論」這件事是有難度的!

我的經驗是---要讓學生討論、發表其實是有很多指導技巧要注意的!比如時間掌控、發表及聆聽的訓練等,但關鍵問題有以下幾點:

(1) 老師要提出可以討論、需要討論的問題---什麼是可以討論、需要討論的問題?這麼說吧----就是沒有標準(或唯一)答案的問題,比如:學名是使用哪一種文字?這類的問題就完全不需要討論啊!淑惠老師在提問這部分做得很好!

(2) 讓學生有所本:發表是要練習的,我常看到有老師用抽籤的方式讓學生上台發表,我覺得這是有風險的,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能侃侃而談啊!!如果我們要讓學生學會發表,有些"訓練”是必要的,比如利用小白板(或小黑板)讓學生能看著小白板發表,這樣學生講的內容會有所本-而比較不會空洞,而且也可降低學生的緊張;還有通常我會讓學生在小組內發表(不讓你睡教學法就是一例) ,目的也是在降低學生的緊張。其實還有一個更基本的協助是給與引導句,如:

問題是---俗稱:章魚、墨魚、鮑魚、魷魚、山椒魚、鱷魚、鯨魚 …名字中有〝魚〞的生物,哪些是魚?為什麼? 這樣會有許多學生不知要怎麼答,如果能用引導句---請用:我認為......是(不是)魚類, 因為他們都....(請寫特徵)....來回答 學生就較能掌握重點了!!引導句其實就是在引導他們討論的方向及表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的討論比較能掌握重點而不會離題或空洞!

以下是我在「101年資優方案的科學報告作業」(這裡)中所給的引導句(其實已經是引導寫作了,這是他們的第一篇實驗報告)提供給大家參考!

圖片1

開放的心胸能讓授課者」、「觀課者都成長

這是很成功的公開觀課,成功是由一連串開放的心胸造成的:怡翔的勇於任事,主動釋出想要到各校協助共同備課的誠意、淑惠老師的開放態度,願意讓輔導員參與他的課程設計,歡迎其他老師參與備課(所以當天除了專輔怡翔、兼輔燕惠、東光國中自然領育團隊之外,還多了修毓老師和我兩個「多餘」的觀課者,而且由於淑惠老師議課前一再表示希望大家給與真正的建議,所以參與議課者都能暢所欲言(以前由於一直強調---看學生的表現不要批評老師的課程設計,所以很少針對老師的教學設計提出討論),也讓我決定寫一篇紀錄來更深入的討論!感謝輔導團、淑惠老師、東光國中自然領育團隊、修毓老師給予我這次美好的觀課議課經驗(謝謝淑惠老師包容我的沒修飾的發言)!

4-1的教學計畫

生物的命名四格教案及學習單

第四章資源在此(沒時間更新和整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