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一直是科學教育的王道,雖然何謂探究常有不同的解讀、或有不同的名詞,但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時期,科學教育的課程目標都包含了「探究」,而新的自然科學領綱更是以「實驗入綱」、「國中…需有1/3時數為探究…」、「高中…設4學分”自然探究與實作”為共同必修科…」…等策略,宣示落實科學探究的理想與決心。
為了要為落實「探究與實作」做準備,所以有許多相關的教師增能計畫,如:段曉林老師主持的「全國國中科學教師探究課程設計與執行能力提升計畫」是其中之一,而我也因為擔任這個計畫的教練、講師,而被逼得需從頭整理「科學探究」教學的相關經驗,產出新的研習課程。
先作先有經驗
想起來,我算很幸運的,在九貫一開始如火如荼推動探究教學時,碰到很厲害的陳文典教授、很支持改變的復興國中行政團隊、很優質的教師夥伴、很優秀的學生…,所以我們有機會開始了「專題探究課程」,硬是比新課綱要做的「探究與實作」提早了10多年,也讓我比一般教師多了不少「探究與實作」教學的經驗!而且一直以來,受到台師大張文華老師、國教院黃茂在教授的協助與指導,現在又有機會加入段老師的計畫,所以我理應多分享一些經驗,但是我的探究教學經驗能對這一群自然科夥伴有幫助嗎?
研習三部曲---點火à添柴à建模
以前,我認為老師排斥或拒絕「探究課程」是因為還沒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和意義,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著重分享作探究帶來的課堂改變,試圖吸引老師來嘗試,也就是在做點火的工作。後來發現老師的比熱很低,很容易被點起熱情,但也很容易降溫,而造成降溫的主因是:老師認為自己不會「教」探究,而且可能是實情,這時我體認到:光是點火是不夠的,必須持續給予薪柴,所以我開始分享「如何將探究融入教學中」,但是在研習中又發現:老師們聽完了總是覺得---為什麼你能想到要這樣做?你是怎麼知道要這樣作的?也就是:我只告訴他們我怎麼做,他們沒辦法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自己課堂中碰到的新情境!我和小P老師、莞如老師討論後獲得共識:我們應該和老師們一起來建立科學探究的模式,這樣他們才能運用模型來解決自己課堂中的其他問題。
「po觀察與定題」、「pe計劃與執行」的模式
我們決定從新領綱的「p問題解決」開始,因為這是老師較熟悉,而且有步驟可依循的部分。
第一階研習以「po觀察與定題」為主,第二階以「pe計劃與執行」,透過實作(已經發展了幾個適合用一節課來完成的生物、理化的實驗)和之後的分析討論,多數參與研習的老師反應這樣的方式讓他們突然懂了也不怕科學探究了,對「po」、「pe」朗朗上口!!
以下的圖,在研習中被用來當成「po觀察與定題」、「pe計劃與執行」教學的模板!參加過研習的老師應該都已經被我們洗腦到很習慣說:WHY問題,HOW問題,也很習慣畫規劃實驗多個自變項的表格....
第一階研習以「po觀察與定題」為主,第二階以「pe計劃與執行」,透過實作(已經發展了幾個適合用一節課來完成的生物、理化的實驗)和之後的分析討論,多數參與研習的老師反應這樣的方式讓他們突然懂了也不怕科學探究了,對「po」、「pe」朗朗上口!!
以下的圖,在研習中被用來當成「po觀察與定題」、「pe計劃與執行」教學的模板!參加過研習的老師應該都已經被我們洗腦到很習慣說:WHY問題,HOW問題,也很習慣畫規劃實驗多個自變項的表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