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衝突是成長的開始(108宜蘭縣公開博覽會-五結國中自然課)

宜蘭縣全縣的公開課已經進入第三年,今年的特色是全鄉總動員:全鄉的國中小皆參與公開課、長達一週,自然科的好夥伴五結國中林郁君老師,一開始就自動說要擔任公開課的授課,自然輔導團專輔林宛青老師和我當然要和老師一起共備,但11月分我自己忙得天昏地暗,真正進入共備是公開課的前一週,他們已經討論得接近定案。
公開課及議課時,我因為是主持人身分,無法做詳細的回饋,對於標題所講的衝突,留了一個問題請老師們回去想想,我留的問題是:
如果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好,所以由老師帶著讀,由老師整理好教給學生?那麼他們何時才能學到自學、統整的能力?學生自學後看來一知半解,但老師講解,學生就真的懂了嗎?你根據哪些證據這樣判斷?
至於衝突是什麼,我對自己提出來的這個問題的想法又是什麼,這是這篇我要講的主要內容。

 共備做的事
我在公開課前一週和郁君老師討論過教案後,提了兩點建議:
建議1:情境對了,課就成功一半了!
第一點:加強情境,讓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有點連結和想像,因為依學校進度,這週的單元正好是內分泌-這單元學生在小學完全沒接觸過,所以欠缺基本概念(所有名詞對他們都是專有名詞、外星語);而且內分泌系統幾乎看不到、摸不著,作用又複雜,即使是大人也很少人曾覺察自己的哪個疾病或症狀可能和內分泌有關(除了道聽塗說的性荷爾蒙外),所以在導入情境的部分要更加用心,後來的鋪陳是:某人生病了,列出症狀,含:失眠、心悸、體重減輕…..,看了家醫科後,醫師說:可能是甲狀腺亢進,所以要轉診,那要轉診哪一科呢?這時候老師出示門診表,輔助學生判斷,導入內分泌科引入內分泌相關的一些病名(這真有趣,連觀課的老師議課時都說以為是要看精神科、心理醫師等)
建議2:閱讀、自學、共學取代老師解說
另一個建議是:內分泌的名詞多,但要學的只是現象,並非原理、機制,文字不難,學生應該能讀懂,與其由老師講、強灌給學生,不如由學生自讀、然後討論、共讀。所以我建議了KWL閱讀(拼圖式,閱讀資料分AB),以教科書內容為主但增加一些情境描述,搭配討論、分享。
授課老師的調整
公開課前,宛青老師和郁君老師都在其他班試教過,所以做了一些修改:
1察覺學生閱讀速度太慢,所以減少了文本內容
2原先設計的L問題 (KWLL:在學習後應用習得的新知來回答的問題)是較開放、需要全組討論的題目,但試教後發現學生不會討論、不會回答,所以更改為較聚斂,可以從文本中找出答案的題目。
3將所有題目都印在學習單上:原先規劃學習單是空白的(比如做6頁小書)3題已知(K)的題目(含詞語)用聽寫,因為K是要學生回想已知,每個學生的答案會有不同,沒有對錯,老師會跟學生強調:憑直覺寫就好,寫多少算多少。一題欲知(W)由學生自己寫,另2L則印在文本上。我們希望學習單是空白的,由學生在學習前、中、後不斷增加而填滿。但試教後發現學生不習慣用的,一定要有文字的題目,而且學生不相信有憑直覺回答這回事,一直要老師重複念題目,最後只好把所有題目印在學習單上。

公開課中被漏看的部分
公開課前郁君老師簡單說課,說明學生分組及大約狀況,並請大家幫忙看學生的自學和共學討論情形,宛青老師分配內外觀人員及說明觀課原則後,就開始進行這次的公開課及觀課。
課中情形會在議課的段落呈現,但因議課時間每人只有3分鐘,大家只能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部分來說明,所以我現在提出的是議課時遺漏的部分:
(1)情境導入時學生能很自然、不遲疑地提出看法 (2)閱讀的10分鐘學生幾乎都有在看文本,有些學生按老師說的方式-第一遍畫詞語,第二遍,有些學生沒畫詞語、重點,而是到快結束時才做這些事 (3)老師在閱讀時間內只輕聲和12個同學作補充說明、指導 ,其餘時間雖有巡視但保持沉默 (4)討論時,每組都有一、兩個領頭者,其他人只是聽最後領頭者會補充說明或指導其他同學寫下來 (5)下課時學生跑來跟郁君老師說,這樣很好玩,我們以後都這樣上好嗎?工作人員(也是這班的任課老師之一)跟我說:我第一次看到這班上課這麼認真、這麼安靜,他們竟然能夠閱讀10分鐘都沒講話…(6)我觀察到有個學生(資源班)剛開始有點茫然,自學時,學習單上寫得零零落落,到討論時,也只是在一旁聽但最後笑了,還跟領頭者講了幾句,而且在學習單上補了幾個字這是這堂課中我最有感的畫面。

議課:提出了學生的學習困難
我在議課的開場說:我們也來採取KWL模式進行議課,但我們先講L-在這節課中我觀察到什麼?學到什麼,再來講W-我有些疑惑,想請教老師....,最後講K:我以前做過類似的….或這單元我曾經,而且把握3L:2W:1K的原則。參與議課的校長、老師都非常厲害,提出很重要的回饋,而W-我想請教老師....的回饋是我把這堂課定為「衝突是成長的開始」的原因

議課中大家比較有共識的是如下:
L (觀察到、學到的事):
(1)   分組時採異質分組,學習較好的同學能帶領討論、協助學習較弱的同學
(2)   原來體育班學生也能如此安靜、專注學習
(3)   閱讀、討論、發表是自然科可以嘗試的方式
(4)   學生閱讀能力不足,如:有些人沒看完、學生不了解詞語的意思、沒按照老師講的方式畫線、寫重點

W(有疑惑,想要請教的事):問題或建議下方的()內的紅字,是針對問題的回應,郁君老師是當場回應,我是主持,所以無法當場回應,而是現在做的補充說明)
1 採用A/B文本的用意是什麼? 為什麼不直接用課本內容?
(郁君老師回答:兩個不同內容的文本(內分泌系統簡介部分是相同的,但閱讀的腺體不同),是為了讓他們有討論的焦點,而且發揮拼圖法共學的功能。不直接使用課本一來是課本沒有情境只有知識,二來是希望學生不要只背課本條列的重點才特意用重編、加入新內容的文本)

2重新弄文本會不會負擔太重?
 (:文本以課本為主,只是加入情境,在網路都可以找到資料,只要稍加編寫即可,若不是用文本,就是由老師自行補充情境,一樣要收集資料,還要每班重複講,並沒有較輕鬆。我比較在意的是印文本很浪費紙張這件事,所以如果學生已習慣閱讀時,文本不必印出來,直接用投影呈現也可以)

3 這單元專有名詞很多,學生抓取能力不好,KWL、自學閱讀是不是適合國一?(議課老師的疑惑與建議包含:如果用課本的條列式的編寫,學生是否比較容易讀懂?可以用圖片、影片輔助學生、可以先將文本發給學生讓學生回家讀…)

4關於討論(討論兩題閱讀後問題(L)的答案):學生多是看帶頭者的資料在找答案,沒有真正的討論、有些學生完全不會說、不會表達
(34兩題是這篇主要想討論的事,在下文和大家分享、討論)

討論與反思
一、從哪裡看出學生閱讀能力不足?
如我在標題所說:大家都看到了學生的學習困難-閱讀能力弱、不會討論(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體兩面),但大家提出這個主張所依據的證據、理由是不同的。
老師們做出主張所依據的事實是:
(1)有些學生沒讀完、未按照老師建議的方式畫重點...
(2)學生在討論時只是聽,而沒有發言、有些學生須由學習較好的同學主導、教導才能寫下答案、
同樣事實但有不同的面向和解讀:
1、我從事實(1)看到的是:學生有個別差異,有的人閱讀速度快,有的慢,有的人會遵守制度、有的人有他自己的方式但這些其實並不表示他們的閱讀能力差。透過閱讀、自學,這些學生可以依照他們的方法,認真的學習10分鐘,別小看這10分鐘,請想一想,這10分鐘若是由老師講解,學生的個別差異是否會被看到?那些跟不上的學生有被照顧到嗎?如果每一堂有10分鐘紮實的學習,是不是能縮短他們與別人的差距?
2、從事實(2)我看到的是:有些學生在討論時沒有發言、需要有領頭者才能讓"討論"繼續下去...,但這不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問題,而是老師出的題目。 以「腦垂腺被稱為內分泌系統的主宰,原因為何?」為例,這是有標準答案的考題,根本無需討論。因為老師長期以來都是出這類題目,學生早已學會:等前段同學找出答案,抄下來就好 (他願意抄就很好了) 是老師的放不下正確答案,使學生學不會討論。

二、問題不只在詞語的解釋或擷取重點
最後我要用「腦垂腺被稱為內分泌系統的主宰,原因為何?」這題的答題情形來說明我對科學教學的想法。這題是閱讀完、A/B組交換分享、討論後,老師請學生對全班說出他們的討論結果,所以觀課老師可以聽到各組的答案。發現:幾乎每一組學生都說:腦垂腺會分泌生長激素。經郁君老師引導後,才有一個學生說:因為它會分泌
對於這一題,老師發現學生無法從文本找出答案,有人歸因於:(1)文本是「腦垂腺常被稱為人體內分泌系統的主控中心」而問題用「主宰」,因為用詞不同,所以學生無法回答(2)學生不知道主宰的意思。所以問題出在-文本太難(字太多)、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能力、擷取重點能力不足! 問題真的是因為學生不了解詞語嗎? 但學生沒有問「什麼是主宰?」或「主宰和主控中心意思一樣嗎?」,學生連問題在哪裡都不知道(或不在意),很堅定的寫了「腦垂腺會分泌生長激素」!
我認為問題不只出在閱讀理解,反證的方式是:把題目換成「以下何者是人體內分泌系統的主控中心(或主宰)?(1)腦垂腺(2)甲狀腺…. 」,我相信答對率在6成以上,這表示他們會擷取重點,或者說他們有答閱讀測驗題的技巧!!
真正造成學生答不出這題的原因,不只在閱讀理解而是在思考、推理論證!我們平常很少讓學生練習:「為什麼」或「的原因為何」這類題目的答法,學生不知道要用:「因為所以」來思考、回答。只有在學生知道回答為什麼的問題,是要有依據的,他才會用「因為腦垂腺…..所以被稱為內分泌系統的主宰」的邏輯去文本中找答案!我們欠缺的是推理論證的訓練,不只是詞語的解釋或擷取重點

三、衝突與反思
我很佩服郁君老師,公開課沒有選擇自己最拿手、有實作的課,而是選擇會挑戰到教師的教學理念與習慣的方式:
學習單是空白的?學習單上不一定要填滿?每個人寫的可以不一樣?討論時不一定要發表意見,聽或想也很好?老師沒有做詳細的講解、補充,是不是不負責任?國一的學生能自學嗎(其實這節課只有一小部分自學還是有共學和老師講解)?老師講解的效果比自學好,為何要改?...這些是這一堂課帶來的衝擊!

也許大家再來想想:
如果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好,所以由老師帶著讀,由老師整理好教給學生?那麼他們何時才能學到自學、統整的能力?學生自學後看來一知半解,但老師講解,學生就真的懂了嗎?你根據哪些證據這樣判斷?

在這堂課中,觀課老師提出了:學生其實不懂詞語、學生不會討論、有的學生學習步伐特別慢這樣的觀察經驗,希望也能幫助大家觀察自己的課堂,自己學生的表現!!這樣我們才能從這堂公開課中獲利,從衝突中成長!

公開課前的演講中,林文生校長說:台灣的老師靜不下來!!這堂課,郁君老師很安靜(閱讀的整整10分鐘,老師幾乎是沒說話的),沒有催促學生,也沒有糾正學生,但導師和任課老師都說:這是這班開學以來最安靜,最認真的一節課。
也許,等老師靜下來了、慢下來了,學生的學習才會真正發生吧!! 




 


















2 則留言:

  1. 謝謝月鈴老師願意給我很多的指教和回饋,內容精準且全方位。我在這次公開課,真的受益最多。如何讓學生不是被動而且強迫式的灌輸知識? 上完一堂老師自認為完美的課,學生真的有學習成效嗎? 是不是老師一廂情願的想法? 當議課時,觀課老師們給我的回饋,也是我預料中的事。因為這個上課方式,的確不是我以往這一個章節的教學方法,有太多的衝擊和疑問。但是我也想嘗試看看,也希望讓老師們來討論這個方式的優缺點。這次的上課對我自己很有感的是-老師需要給孩子時間,你必須給他有自己去理解這些資訊的時間,然後再進行對話和思考。自己所理解的意思,是不是全部還是要補充修正。這樣的規劃或許才能從孩子的出發點中,讓他自己往上推進。也許每個孩子的學習成效不同,不是老師心目中的60分。但是對孩子來說,會不會這個方式,能比以往上課用死記或者等老師餵食知識的學習方法更好。我會繼續修正我的方式,也希望找到更適合的教學方法,來改變目前的學習現場。每個老師真的都需要有伙伴的支援和意見,這次的公開課,我覺得最成功的是共備與議課,因為有老師們的協助與用心觀課,我更有力量去改變自己。謝謝夥伴們!

    回覆刪除
  2. 看到郁君老師的回應,很感動,很欣慰,我們真的做了對的,有用的事了呢!
    公開課的意義是什麼?為何要辦全縣的公開課?也許你說:這是教育界大拜拜、教育處要衝業績…也有老師說:這是一和七年級任課教師的”工作”,因為我們還在九貫…,多數老師即使不排斥,卻也覺得麻煩,當然”反彈”的也不在少數!!
    有一群人很有實驗求證的精神和行動,想的是:既然要做,那就認真做,驗證看看:「公開課能促進教學的精進」這句話的真實性!就去做了,認真的做!!然後,我們成長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