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教師專業成長的反思與呈現” 線上研習紀錄

這是因應防疫規範而生出來的研習。
彰師大科教所段曉林教授和林莞如老師共同主持的「科學探究課程設計與實施計畫」,有系統、規劃的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這個計畫的初進階成員3-6人可以組成一小隊,有一教練(具高階種子教師資格)、組長的編制,提供10次共備機會,作品(探究教學教案)參加第一階的競賽,然後在5月底,有第二階的競賽,繳交的是:教案實施的觀議課記錄成15分鐘的影片,及一些心得反思,研習歷程紀錄等。
這個計畫對老師的增能除了前面說的教練陪伴共備外,每年會在北、中、南各擇一場地,進行三階(第一、二、三階)研習,第一階段研習是講基本功(探究、自然新領綱),第二階段研習是講怎麼課程設計和寫教案,第三階段則是講怎麼實施?怎麼觀課?怎麼錄影剪接來呈現探究?另外,老師們也可以依據需求自主發起揪團研習。
今年由於疫情關係,第三階段研習被迫取消或延期或限制人數,所以我們宜蘭團想到是否以揪團的方式來辦理,讓初進階的老師能提早(其實原先規劃34月舉行,延到5月中下旬,而且人數有限制),在5月初進行第三階內容的研習,為第二階競賽作準備。於是有這個研習。

線上或實體?客服中心型!!
我沒自己辦過線上研習,也不喜歡線上研習覺得很難互動、實作。但在疫情下,我想嘗試看看線上研習,而且要保留一些互動、實作!於是,我設定了:要分組、實作的模式。目標是6組分組會議室,但我一個人不可能同時主持6個分組教室,於是就請了6個組長,問題是:想在線上同時進入6個會議室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少我這個新手是做不到的),所以就請組長們當天一起來一個地點,同時進行線上會議,於是變成客服中心型態的線上研習!感謝宜蘭自然輔導團、探究計畫團隊的夥伴們,陪著我測試、操作,讓這個大膽的研習成真!!




看見自己的軌跡
其實這個研習看起來是要教: 怎麼錄影剪接來呈現探究,繳交第二階競賽作品。
但其實我們更想做的是:帶老師看見自己的專業成長軌跡,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專業成長。
因為這個計劃已到了第6年,很多人已經參加過4年以上經歷,成為高階教師、教練,這些高階教師的成長是什麼?未來的成長之路是什麼?要走向哪裡?這是這2年我和宜蘭團隊間常在想、討論的事。
讓自己被看見
在這個計畫下,種子教師們每年都產生上百件優秀教案,甚至編輯成冊,也有不少教學影片在官網上供參閱。只是,這些成果沒有被看見”---除了計畫相關的老師,其他老師不常讀我們的成果,引用、應用的更少。我一直覺得這些教案都是有實際執行、試教過的設計,它們是許多老師反覆共備、討論,教授們專業評審、給建議修改而成的作品,為何無法發揮影響力?是不是教案寫得不夠好看”?教案呈現的訊息不夠全面?我們要怎樣寫出版面清爽簡潔又有豐富資料的教案?
但其實這次我們沒有太聚焦在教案” (討論教案需要很多時間),反而在怎樣透過一堂教學實施讓別人看見教師專業的全貌,我們在分享:怎樣透過說、觀、議課,將教師的教學設計(教案)、實施(教、學活動)及自主、反思等能力,濃縮在15分鐘的影片中,用這個影片吸引別人來看教案。
而這些是透過研習前先觀看、閱讀一段日本文部省計畫下的教學影片(酸、15分鐘)和本計畫學員的二階參賽影片(106年二階成果,15分鐘,謝惠娟)後,從中分析、歸納出一些使影片更易讀的作法、原則。
於是,學員的學習活動包括
(1)反思、寫下對自己專業的評價,並說明理由 ---這活動是想讓老師停下來,回顧來時路,看看自己現在的位置。我總想,一個老師很奮力不斷向前行固然是前進,但停下、回顧並眺望目標,更易走到目的地。

(2)從酸鹼中和影片的12張截圖中,依據圖片提供的線索排出順序---我曾在臉書上邀請老師們觀看這些日本影片(感謝林如章教授分享日本的教學研究資源),並提供意見,其中 @ 蔡孟耘老師(小學國語、閱讀老師喔):

日本的影片:清楚交代教學目標、學習時間、這示範的是第幾堂課。教師示範教學,影片上清楚標示教師示範的是哪一個教學重點,有學生回答的方式與老師的教學。影片上清楚標示現在老師正在進行哪一個策略教學。
奇妙的是,我聽不懂日語、看不懂日語,但我會很想試試看日本老師的那種方法
我想要讓老師透過實作去找出日本影片傳遞的訊息,如: 教學重點、教學策略、師、生的表現….等。謝惠娟老師的影片也傳遞很多訊息,惠娟老師已經把截圖都做好了,但沒有時間做排序了!可惜…)

最後一段活動本來是在以下2個任務中,任選一個實作:(1)一節公開課的教學影片架構規劃表簡稱分鏡表  (2)一節課的某一區塊(分鏡)的規劃與實作,
(1)教學影片架構規劃表(分鏡表)的構想是:結合公開課來呈現教師專業全貌,把一堂45分鐘的公開課,加上教案、說課、議課等,規劃、編輯成15分鐘的影片。為了要讓老師對"影片架構"有概念,我提供一個模板,這個模板是模仿電影的分鏡表概念,設計了適合將公開課作成教學影片的分鏡表”(也許叫腳本更合適?),本來是要讓老師們討論、實作,但是在我太嘮叨的說明下,時間不夠了,所以只用宛青老師做的例子做示範(他也是第一次做,並不是範例)!看到回饋表中有很多人表示希望能實作分鏡表---教學影片架構規劃表,好,下次,第二場我一定會少講一些

而第2項任務一小段流程的實作,則預先請宜蘭團隊的教練們準備,以已經試教的教案、上課錄影的影片,選其中一段流程如:起或承或反思回饋,做一份3分鐘左右的影片,感謝,謝惠娟和陳珮琪趕工做出2段非常有參考價值的示範影片。

(1)陳珮琪老師根據我在領綱研習實作的化學反應速率試教,教學流程---起,所做的影片
(2)謝惠娟用小組成員彥青老師的公開課所做的影片

這次線上研習是新的嘗試,除了因時間掌握不好,影片架構表的實作時間不足是缺憾外,其他方面其實效果是很不錯的,我現在反而在想---這題材如果要用實體研習,是更簡單還是更難?效果會更好還是不好?
我在研習結束前的一張投影片說:完成比完美重要,行動比想法更有力!這是我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想法和做法!我完成了,下次會更好,永遠都在學習的路上,前進,成長!
※研習回饋表中有許多老師提出希望有"影片剪輯"的實作研習"...其實原來是有要請佩琪老師來教這個的,希望還湊得出時間、經費
※研習回饋表中也有老師提問比較簡單、好用、免費的剪輯軟體,感謝宛青老師提供的資訊,老師們可以參考,試用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